第四十六章 陈符希的尸体(2 / 2)
而且现在还是办案初期,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也是正常的。”齐年北也是安慰道。
宋衡摘下手上手套,随后用手揉了揉脸,心情惆怅地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看来还是要少看些书,多走些路,不然遇到一些挫折,就有些熬不过去,口口声声说要办大案,可是当真遇到大案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还真是有些懦弱。”
“您这种可不算是懦弱,我还真佩服齐国公,像是国公这种人,很少会出现在这里的。
您不仅仅是国公的身份,还是朝中有文名的大才,说实话,不要想您在这里解剖尸体,就连您能够站在我身边,都没有想过。
其实您还是太为难自己,让自己事事都做到第一,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您这么想,能这么做都是不错的。
您会说您父亲也参加过刑狱之事的督办,但是很少会有您这种亲自下手的。
仵作一事,历来是上不了台面的,你能够亲自操刀,是对抗礼法,也是对抗内心的懦弱。”
宋衡叹了一口气,“我不用劝慰,我还有接着办案的想法,就是觉得有些挫败。挫败感而已,还不至于让我就此放弃这些事情,我宋衡要是这么轻易就放弃,不仅对不起死者,也对不起陛下和安阳的期待,更对不起心中的信念。”
“那卑职现在就去找人安排马车?让您立刻赶回长安城,您亲自在现场调查的话,我不敢保证能够找到真相,但是我觉得您应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就像是在这里一样。”
宋衡犹豫了一下,“年北,你不是说我们最好待在这里吗?”
“我之前所想,是这里不会牵扯到长安城,可是不曾想长安城中也有他们的人,既然他们能够杀掉陈符希这样的朝廷命官,就说明他们在长安城的势力不小,我们这次回去的话,危险一定会多,但是同样的,我们收获的,会更多。
这次回去是涉险,哪怕您是齐国公,可是您只要调查这些案子,那些亡命之徒就必然会对您动手。”
宋衡不假思索地说:“本公是不会害怕这种事的,想我齐国公一脉,自从高祖时起,就世受恩惠,其中祖父与曾祖更是在军中效力多年,自我和父亲起,陛下感念恩德,不让我们齐国公一脉进入军中。可是我宋家儿郎不畏生死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战场上的九死一生和这种人心的算计相比,孰轻孰重,你应该要比我更加清楚。”
齐年北点点头,抱拳说道:“国公大义。既然国公都能够下定此决心,齐某定当一同前往,只是齐某不同于国公,希望秦大人能够好好关怀一下苏清。”
“国公与齐先生一同去办这种大事,下官本就应该照顾好齐先生的亲眷,无需齐先生的嘱托,下官定当竭尽全力。”
齐年北抱拳行礼,久久无言,就冲着秦山源这句齐先生,他就保证自己遇到困难绝不会退缩,更不要说宋衡感人肺腑的言论。
他原本只是为了自己的性命,现在却也多了一分大义。
“这件事情不能够通过内卫吗?”秦山源突然想起来内卫,于是问道。
宋衡摇了摇头,“你没发现我身边没有内卫的人吗?
就算是有,至少也没有在现在表露出他真实的身份。”
“您的意思是内卫里面有……”秦山源的话只说到一半,就没再进行下去,他还没有胆大到敢直接说出来内卫的事情,对于绝大部分的官员来说,内卫当中的忌讳和皇帝的忌讳相差不多。
宋衡冷静地说:“不可说不可说,这种话还是不要提及为好。”
“属下明白了,恕属下不能够和您一同回到长安城中,这附近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宋衡摇了摇头,“就算是让你跟着我一起,你也帮不到多大的忙,我们两个这次打算用化名回去。
反正长安城那边认识我们两个的人不多,我再去找大理寺那边要一份身份文牒,到时候我们两个就在暗中调查这件事情。”
齐年北称赞道:“齐国公果真是足智多谋,属下真是被您的智慧所折服,愿为国公驱使。”
秦山源见齐年北说话,哪怕知道他是在恭维,但是也凑热闹附和道:“属下也觉得国公足智多谋,这番言论足以证明,国公是大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