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千古一帝(1 / 2)
展珩坐在凰凰的背上飞行,凤凤跟随着,飞到咸阳。
夏日的京都,一派繁荣景象。
大街上,商店林立,店铺的门前,彩旗飘飘,吆喝卖货之声不绝于耳。
若大的券土大道上,人马道分开,镶银包铜的驷马车一辆接一辆的快速驶过,让人不禁联想:
车内的人是何许人?是是丞相?是御史大夫?是太尉?
看见有更豪华的镶金镶玉马车经过,又让人推翻了之前的联想,更加奢华的马车内,才有可能坐着三公高官。
秦始皇的确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君王,他曾多次遇刺,都被他躲过,除了统一六国,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实现了书同文,统一了文字。
修筑长城防外敌,修筑驰道和直道,实行车同轨,凿渠修通水利,防旱防涝,这些都是巨大的工程,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通常,做大事的人都需要一个“狠”字,没有这个的支撑是干不成大事的。
滥用民力,致使民怨沸腾,算不算狠?
这个“狠”字,落在民众的头上,自然是不易承受,常干农活、体魄好的便能坚持,像杞梁这样的文弱书生,大都被这个“狠”字所害,折损了性命。
六国统一变成了大秦帝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咸阳,希望在这里一展才华。
此时的咸阳京都,最不缺的便是人才。
各个朝代的秦王都很聪明,很能干,没有一个是庸才,嬴政比之前的帝王更加聪明能干。
他有雄才大略,修筑的长城有如盾牌,固若金汤的护着中原地区。
但是,他的情商不及之前的帝王,秦王中最高情商之人,是秦孝公。
只有如秦孝公如此高的情商,才能从众多的应征者中选拨出商鞅,知人善任,排除一切阻力,和商鞅合力变法,施行了“授田制”。
将一个垂死的秦国救活,全靠秦孝公的高情啇,若嬴政有如此情啇,也许会长寿一些。
展珩知道,秦始皇迷信,误信黄老道家、阴阳家们所说的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常常扔下国事,巡游出行求仙。
展珩打算会一会秦皇。
变成人形的凰凰用法术迷惑了看守宫门的侍卫,顺利迈入宫中。
凰凰探路,带着展珩游了皇宫。
庞大的后宫,大得着实令展珩炸舌,这个若大的建筑群,能住得下一万多的嫔妃!
如此多的妃嫔,若一天庞幸两个,也需轮候几十年才能轮候到,十年八年后也该换年轻的吧?不难想象,有些人是永远也得不到庞幸的。
凰凰带着展珩,来到了秦始皇的长生殿外,侍卫被凰凰迷惑,向嬴政通报:
“展道家求见!”
嬴政一听,立即召见,道家是他最感兴趣的人。
展珩进入大殿,想着要不要向嬴政行跪地叩拜的大礼,秦始皇的功过,在展珩的脑海里闪过:
都说秦始皇赋税摇役沉重,展珩比较过,修长城,要耗费大量的国力,不修长城,耗费的军力及赋税摇役更多。
动用大量的民众修长城,死伤肯定有,但没有长城的存在,匈奴过境,杀害的民众成百上千万,比起死十万修城的民众,还是功大于过的。
天下都拿秦始皇修边戍的事说赢政暴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思想,对于民族的贡献,乃是不世之功,对秦始皇,展珩是甘心情愿跪拜的。
他和凰凰一道跪下叩头,展珩道:“道家展珩携学生见过秦始皇大帝!”
嬴政头上佩戴着象征权力的冕旒,方正的国字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他最喜欢有能耐的道士,看见两个后生走进门来,赶紧从龙椅上站起来,打量一番展珩和凰凰,重新坐下,道:
“你自称是道家,听说有功力的道家都是白胡子老者,你如此年轻会是道家?诓骗朕的后果是死!”
“回皇上,给个水缸臣作胆,臣也绝不敢诓骗皇上,臣有仙丹十枚,吃了会让人长生不老,想奉献给圣上,望圣上笑纳!”
展珩说着,从衣袖内取出一个精致的绵盒,打开,里面装着十粒乌黑发亮、药香朴鼻的药丸。
嬴政瞄了一眼药丸,道:
“谁知你此药是真是假?有何证明吃了此药能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