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夜谈(1 / 2)
堂屋里,玉儿沏好茶,徐三修挥挥手:“你先出去候着吧,把门关上。”
“可以说了么?”门合上后,公孙朔端起茶杯吹着热气。
“前辈。”徐三修站起来:“小辈想请您帮我……”
“是要让我帮你找干烨吧。”公孙朔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他并非徐三修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披着斗篷的神秘人,而是个穿着贴身棕衣的干瘦老头,头发斑白高高束起,毫无半点暮气,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前辈果然如传闻的那样,料事如神。”
“哈哈哈哈……”老头仰首大笑,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牙。
“小子,你不必拍我马屁。以前或许料事如神,经你这么一闹,现在已经是个老骗子喽……”
“所以,你将老朽的名声搞臭,还要求老朽办事,你好大的脸啊!”
“前辈恕罪。”徐三修拱了拱手:“小辈也是别无他法,冒犯了前辈,不过小辈有一物,前辈或许会感兴趣。”
“那就拿来看看吧。”老头轻哼一声:“我倒要看看你能拿出什么值得我来此一趟的东西。”
“前辈稍等,东西在我房中。”
徐三修快步回去取来的东西,交给老头。那物正是数月前于洞穴寒潭中发现的《六韬》,只有一部分,是他将原卷裁下了六分之一。
“这是……”老头有些疑惑,将那块锦布捧在手中,眯着眼细细地读。
他开始皱眉,每读上一句,眉头便皱得深上一分。他的眼睛越眨越慢,锦布中仿佛有一团漩涡,将他的目光紧紧吸住。老头呼吸急促起来,这哪是块布啊,简直就是一个娇娇美人,这具腐朽的身体,此刻宛如绽发了第二春。
“这是,这是什么?”
公孙朔干枯的面孔上瞪着眼珠,满是血丝,“呼噜、呼噜……”地喘着粗气,大抵是嗓子中有痰的缘故。
徐三修没有立即回答他,现在攻守之势相易,急的不是自己了,便玩起了欲擒故纵那一套。
他风轻云淡道:“前辈可曾听闻过姜尚?”
“呵呵,姜太公之名,谁人不晓?一代良相,辅佐文王推翻暴商,世人有谁不知道的?”
“那前辈知道太公留下哪些经书么?”
“别和老朽在这里弯弯绕了!”公孙朔已没了初见时的气度,近乎吼了出来,看得出他已是急不可耐。
“老朽现在,只想知道,这是什么!”他捏着锦布的手轻微颤抖。
“那小辈也就直说罢了。”徐三修处变不惊,端起茶杯喝上一口水,温润过口腔中的每一寸,方才咽下去。
“前辈手中的锦布,正是太公之作——《六韬》。”
“是了,是了……”老头眼神空洞,仰着头,口中喃喃自语:“能写出如此浩瀚文章的,古往今来,也只有他一人吧。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只有他有如此天纵之资。”
“前辈,前辈!”徐三修轻喝,将老头从震撼之中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