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念头(2 / 2)
可转念一想,他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一州失陷,不是什么小事。
即便是能瞒得了一时,早晚也要大白于天下。
若是为了一个衡王,而置江山社稷于不顾,既是对祖宗的亵渎,更对不起那些坚守抵抗的将士和死难的百姓。
思来想去,往事不可谏,既然纸终究包不住火,不如在此事上做一下文章。
这次主动捅出衡王投敌的消息,就是想借着舆论的压力,给改革找一个借口。
最好是趁着千秋节的时候,闹的满城风雨。
接下来他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借势,针对宗室的问题大刀阔斧的改革。
按他的估算,似衡王这么大的事情,御史和士子们,怎么也得像前几次墨香居闹事、清查军屯那般群情激愤,闹得上下皆知。
哪知这一次却失了算,只有朝中的御史科道在闹,下面的百姓和士绅,对此根本漠不关心。
据锦衣卫的回报,南直隶的百姓们茶余饭后,不但对山东的军情也不甚在意,对青州失陷更不在意。
这让朱慈烺有些气馁。
没了朝野的舆论,纵然能处理衡王,却是无法顺利的去动祖制。
福王的背后是马士英,潞王的背后是东林的君子,在一众藩王之中,这两位算是有些名头。
若是想要补救宗藩制度,福王和潞王,是两个绕不开的坎儿。
原本朱慈烺还打算着,等到城中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亲自将二王迎进城来。
一来表示对二藩的优渥,二来让他们亲眼见识下,南京的臣民是如何看待宗室。
等过了千秋节,最好是由藩王和朝臣主动提出宗室改革的意见,再政自己出,这样于情于理,都会少了不少的阻力。
可事情没有如愿,眼下到了这一步,不能一直这样拖下去。
念及于此,朱慈烺当即下令,命有司准备仪仗,亲迎三位藩王进城。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东华门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也收到了唐王抵达的消息。
不过是一处两进的院子,却是人来人往,一副忙碌的景象。
参与朝会的文武百官都知道,这里就是司礼监的所在,所有皇帝批复过的奏疏,从这里分发到朝中各处。
此时刚过了午后,正是一日里最热的时候。
院子里正房门窗大开,不时有阵阵穿堂风吹过,给室内送了些清凉。
“高公公,不知您唤下官前来,有何吩咐?”
吏部右侍郎张捷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看着坐在上首的高悌,脸上全是谄媚。
“咱家也没什么要吩咐的,就是在皇上那边领了个差事,让咱家打听一下风声,咱家须得在你们这里问个路,才好给皇上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