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从揍哭刘彻开始 > 第118章 请诛晁错

第118章 请诛晁错(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在修仙界里当老六  傅霆均,我们离婚吧  大梦升天  惊!闪婚的豪门继承人竟是白月光  生化原型  穿书后,全宗门都背着我偷偷内卷  我的卡牌不正经  群演之我的演技都靠捡  从卖身开始养仙府  术以载道 

且说汉景帝得到消息之后,急匆匆的赶回长安城。

路上,刘荣望着汉景帝阴晴不定的面色,心中思绪连连。

显然,晁错的行动,汉景帝事先并不知情。

刘荣心中无比震惊。

谁能想到,御史大夫晁错为了削藩,竟然敢假传皇帝的诏令,抓捕一位实权诸侯王。

这未免太疯狂了吧。

刘荣和晁错平时的接触不多,但对他的印象还是满深刻的。

这个人平日不苟言笑,严厉苛刻且心狠,是一位冷面人。

但他绝对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对汉景帝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

这一次,他为什么突然干出了这种荒唐事?

皇帝一旦回城,他的阴谋就会被揭穿,到时候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关键是,这样做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啊。

违背皇帝的命令行事,哪怕他是出于好心,汉景帝也绝不会容他。

难道他真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汉景帝?”

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刘荣怎么样想不明白。

。。。。。。

之前,刘荣已经给汉景帝献过推恩令的计谋。

当时,他还洋洋得意,自以为给汉景帝出了一条无解的阳谋,大汉的诸侯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事实证明,他还是太稚嫩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大汉政治的观察了,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作为一个穿越众,他本能的认为中央集权是毫无疑问正确的事情,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因为历史书上就是这么教的。

但是,在大汉,这条观念绝对是错误的。

几乎全大汉的臣民们都认为,分封才是政治正确。

在他们的视角中,周代实行分封,统治持续了八百多年,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

而秦代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旋踵而亡,统治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分封与郡县,孰优孰略,不言自明。

再有,大汉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政治上的动乱,若非刘姓诸侯坐镇在外,以为磐石之宗,这天下还姓不姓刘都不好说。

经过了这么多次的验证,只要脑子没问题的人,都会认可分封制的。

如今大汉朝堂上,绝大多数朝臣也都是这样的正常人类,他们热切的拥护着现有的分封制度,并希望它永远不要动摇。

赞成削藩的,不过是朝堂一小撮的“阴谋分子”罢了,根本就不成气候。

在他们看来,若非汉景帝被晁错洗脑,削藩的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

朝臣中削藩与反削藩两派,势力根本就不对等。

刘荣当然铁杆的削藩派,他内心是一万个赞成削藩的。

但他的那些理由都说不出口。

嗨,哥们儿,八王之乱听说过吗?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汉人丧失了大半的领土,沦陷的百姓们活得猪狗不如。

嗨,哥们儿,安史之乱听说过吗?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巅峰大唐从此落幕,只能苟延残喘。

嗨,哥们儿,靖难之役听说过吗?直接导致了当朝皇帝的神秘失踪,战火所到之处,百里无鸡鸣。

这样的例子,刘荣还能举出来很多。

但大汉人不知有晋,无论唐明,他总不能举后世的例子来告诫大汉的朝臣吧。

只能这么说吧,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局限性。

如果把朝代比做人的话,不经历一些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该走的路,大汉一步也不能偷懒。

。。。。。。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豪门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穿越到三国一统江山 假太监:从女帝寝宫开始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逆天驸马爷 国运游戏,熟知历史的我赢麻了 风流小太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