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豪掷万金(1 / 2)
肆虐了大半个冬天的暴雪,居然就这样神奇的消停了。
雪停之后,朝廷的头等大事就是救灾了。
因为某些有心人将这次雪灾和汉景帝的削藩举措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救灾具有了格外的政治意义。
汉景帝决心竭尽全力。
内史窦婴是长安一带的父母官,责任重大,在此次救灾中冲在了第一线。
自从灾情发生之后,他已经九过家门而不入了,吃住躲在衙署,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朝议之上,窦婴的神色憔悴,黑眼圈十分严重,俨然一个灾民的模样。
他详细的向汉景帝汇报了此次灾情的情况。
整个长安都是灾区,受灾百姓几十巨万,倒塌房屋数以万计,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在饥寒中死去。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烂摊子,十分难搞。
。。。。。。
汉景帝听完之后,脸色阴沉。
他知道灾情眼中,绝想不到会如此的严重。
他叹了一口气,让群臣们各抒已见。
丞相陶青首先发言,他的建议无外乎拨款、发粮、施粥罢了。
中规中矩。
宗正刘德认为倾尽太仓之粟,也难以喂饱如此众多的灾民,建议火速从关东运粮。
不过,此时天寒地冻,漕渠不畅,只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向关中的富商巨贾豪强们借粮,他们手中的存量不少,足以解燃眉之急。
逼他们总比让百姓造反的好。
他的建议得到了汉景帝的认可,让中尉郅都全权负责此事。
以郅都的行事和作风,相信他能够很出色的完成这项任务。
毕竟被迫捐粮总比被抄家要好得多。
至于粮食借来了之后,以后还还是不还,就再议了。
少府建议以工代赈,让长安的工宫、府库加紧招募一批强壮的工匠。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交口称赞。
此时的工价十分便宜,对于朝廷是有利可取的;同时一个工匠有了收入,全家都可以有饭吃,对于百姓也是有好处的。
此外,鉴于灾情过于严重,之前朝中早就有过提议的分割内史计划也被重新提起。
内史,就是京畿之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史人口滋生,治理的复杂程度早就达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
朝中早就有大臣提议,按照昔日三秦的地域范围,分割内史为三部分,以便治理。
可惜未能施行。
这次汉景帝趁着救灾的机会,采纳了分郡的建议。
不过,他只是将内史分为了左右两部分。
原本的内史窦婴担任左内史的长官,任命张欧担任右内史的长官。
这样,窦婴的担子也能减轻不少。
张欧是汉景帝的心腹,从太子时期就开始追随汉景帝了。
他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官声很好,很受爱戴。
此刻,他临危受命,担任救火队长,接了这个苦差事,百官们全都十分敬佩。
朝议的最后,汉景帝颁发了诏书,相当于后世的会议决议吧。
在诏书中,他晓喻百官,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坚决抓好落实情况,号召天下臣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多难兴邦,一切苦难,都打不到英雄的大汉人民。
随后,大汉的官僚机器开始疯狂旋转,投入到救灾的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