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阿合马的崛起(2 / 2)
对于他这种不被利益冲昏头脑的行为,忽必烈十分赞赏,也更加坚定了要将其任命为相的想法,于是开口安慰道:“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其勿辞。”
至此,安童正式成为中书右丞相,就此步入了大元帝国的权力核心。
在安童拜相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奏请将燕王真金(忽必烈的二儿子,但确实与察必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正式统领中书省,让其参与到国事决策之中,而后又奏请许衡入朝,用来辅佐自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汉法。
为了培养真金与安童,忽必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在许衡上任之前特意召其当面嘱咐道:“安童尚幼,苦未更事,汝谨辅导。汝有嘉谟,先告安童,以达于我,我将择焉。”
忽必烈的这番话,其实就是在警告许衡,让他不要欺负安童年龄小,明确告诉他,在中书省内,安童是我的代言人,他才是老大。
不得不说,为了培养出一个能力强又信得过的蒙古人,忽必烈也是费尽了心思。
许衡虽然迂腐,但他不傻,对于忽必烈的警告他铭记于心,在辅助安童执政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并且还极力发挥自身在汉人朝臣中的作用,将自己一系汉人儒士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共同配合安童的政令推行。
至元四年(公元1268年),当时的左、右丞相共有五人,很多政令需要共同商议,比较麻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安童上奏道:” 今丞相五人,素无此例,臣等议拟设二丞相,臣等蒙古人三员惟陛下所命。”
忽必烈觉得朝廷大员,不可擅自乱动,于是召开朝会共同商议此事,出乎他意料的是,以汉人官员为代表的朝臣竟然主动附议,十分赞同这个意见,于是忽必烈便下诏以安童为长、史天泽次之,将忽都察儿与耶律铸二人降为平章政事,伯颜降为中书右丞。
安童则投桃报李,在他的提议下,姚枢等人也从之前的边缘岗位逐渐回到了权力中枢,担任中书左丞一职,共同参与推行汉法。
但安童等人的上位,却让一直专权擅用的阿合马十分难受,本来他以为安童和伯颜就是两个毛头小子,在处理国家政事的方面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为,所以也没太将二人放在心上,认为用不了几天忽必烈就会将他们免职。
但二人在朝中的一系列改革却让阿合马有些措手不及,虽然安童暂时还没有针对他,可他知道自己并非蒙古人,即使受到忽必烈的宠信,也不太可能凌驾于蒙古人之上,安童大肆任用汉人参与朝政的行为使他有了极强的危机感。
毕竟之前在汉人失势之时,他可没少干落井下石的事。
不过以安童为首的政治集团此刻地位极其稳固,上有忽必烈撑腰,下有大批的汉人官僚为根基,阿合马自认难以撼动他们。
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
你们不是掌握了整个中书省么?
那我干掉中书省不就完了?
至元六年(公元1270年),阿合马上奏忽必烈,以政务繁杂为名,请求成立尚书省,同时提议将右丞相安童进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皆为正一品)。
此举可谓毒辣非凡,既分揽了中书省的权力,又对安童来了个明升暗降,名义上对其表示尊崇,实际上却剥夺了他的相权,将其调离出中书省。
但他的小心思哪能瞒得过久经宦海的一众汉臣,商挺直接反驳道:“安童国之柱石,一日不可出中书,若进三公,是崇以虚名,夺其实权也。”
其余众人也纷纷附和,此事这才作罢,但成立尚书省一事却被忽必烈所允准。
至元七年,尚书省正式成立,原国制用使司解散,其中的官员平移到尚书省内就职,阿合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任的尚书平章政事。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阿合马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