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征讨日本(2 / 2)
反观元军,无论是第一次出征日本,还是第二次出征日本,基本都属于一次性消耗,因为他们没有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而且又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凭借着抢劫来以战养战,所凭借只有出征时随军携带的少量补给;再加上无论是元军还是汉军,所擅长的都是骑兵战或者平原作战,很少有在山地作战的经验,所以在面临着经过“特训”后的日本武士,他们的战斗力很难发挥出来,所以在与日军作战时损失极大。
可这还不是最令他们难受的,由于想要快速征服日本,所以在选拔征日军时,都是优先挑选能征善战之士,各类工匠只携带了极少的一部分,元军的本意是准备在进攻日本时一边战斗一边抓捕俘虏或者平民,让他们充当民夫,给工匠们打打下手就可以了,但却没想到由于日军的防备,他们在抵达九州岛后基本没抓到过几个人。
可没有人,就无法在海岸线边上建设坚固的城堡;没有城堡的庇护,元军的苦战一天后回营休息时,就总是会受到日军的骚扰和偷袭,这让他们不得不在夜幕降临之时,放弃那些在白天拼死血战才夺过来的阵地,回到位于海上的战船才能睡个安稳觉。
但是这样一来,双方就由突袭战变成了消耗战。
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到,在对方的国土上打消耗战,那能打赢么?
说句实话,在征日大军的主帅选择上,忽必烈犯了很大的错误。
忻都此人,可谓是有勇无谋,在第一次征日作战之时便能够看出一丝端倪。
至于范文虎,那更是个废物。谁不知道他的光辉事迹?
先不说他在南宋为将之时所做出的种种愚蠢行为,单单就是将双方约定的会合时间无故拖延了一个多月就能看出来,他哪配当主帅?
更重要的是,范文虎此人,胆子特别小!
为将者,兵之胆也!
若是主帅的胆子都特别小,你还能指望他手底下的将士能多勇猛?
果然,在金方庆提出了主动进攻的想法之后,范文虎第一个表示不同意,他认为江南军新到,应该先适应一下环境,先配合东路军作战一段时间,然后再接替他们的作战位置。
忻都哪怕再傻,此时也看出来范文虎就是不想让自己的手下顶在前面,反而是想拿东路军当炮灰,替他们吸引火力。
于是他便怒斥范文虎,并要求他立刻将江南军派到第一线参与作战,不允许他们进行休整。
范文虎虽然没有什么打仗的天赋,但是非常有当律师的天赋,他在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就做好了与忻都讨价还价的准备,于是在忻都提出让江南军顶上的时候,立刻便与他进行了一番“良好的沟通”。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两军一起移师至鹰岛(今日本佐贺西北伊万湾,又名九龙山),共同进退。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明明能够趁着援军刚到,士气正旺的机会发起强攻,却偏偏要拖延时间,与对方打消耗战,真不知道该说他们傻还是蠢。或许是日本的天照大神不愿意再看见范文虎这俩蠢货,就在他们移舶后不久,鹰岛的上空出现了大团呈羽毛状的云彩,并逐渐增厚为密集的卷层云。
如果是熟悉海上情况的老渔民们或许能够看出来,这是台风即将来临的前兆。
但毫无海上常识的范文虎却并不知道这些漂亮的云彩所代表的含义,他只直到,七月最后一天的夕阳,格外美丽。
八月一日,凶猛的台风突然降临,其威力甚至远甚于第一次征日战争时所遇到的台风,元军的战船被惊涛骇浪不断地卷起抛飞,而后又重重地砸在了海面上,或者与其他船只相撞,化为了无数的碎片,大批的元军将士也沉溺于风波之中,葬身于海底。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纳闷,范文虎手下的江南军不是很擅长水战么?为什么没提前发现天气的变化?
给大家解释一下,虽然范文虎统帅的江南军有极为丰富的水战经验,但那仅限于在风浪较小的江河之中,而海战与河战,有着天壤之别,先不说风浪的汹涌程度,单单就是所乘坐的战船都没有太多相似之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讲一下元军所乘坐的战船了。
由于所面临的环境不同,河船往往都是平底船,船身宽,吃水浅,多桅多帆,能够完美适应江河这种水浅滩多的环境,不容易触礁,而且航行速度还快。
但海船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大多是底尖上阔,首位高昂,两侧有很高的护板,吃水程度更深,稳定性更强,而且建造海船所需要的工艺也比建造河船更高。
可由于忽必烈在刚刚平定南宋之后便准备出征日本,所需要的船只数量又极为庞大,所以便给江南和高丽的造船厂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蒙古官员一贯实行的高压政策,使得造船厂的船工们十分反感,所以他们便欺负蒙古人不懂海战,为了应付差事便敷衍了事,给出海作战的元军打造了许多更容易建造的河船,所以在面临台风的时候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
写到这里,我只想借用《荀子》里的一句话。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