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宋知县的誓言(2 / 2)
本来这临水县当地,有贼匪出没的地方,方圆几十里都没有百姓居住,为了安全起见,百姓们宁愿舍弃良好的田地和可烧炭的竹林,也要去人口密集,田地分配少的可怜的县城周遭居住。
这也导致了临水县的布局图,如同雨滴水潭溅起来的水花花一般,中间有一圈圈的漂亮花纹,然而越往外围,就越少了纹路,甚至没有了纹路,变成了一圈儿死水……
这也导致了临水县虽然看起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却不如临县富饶,再加上百姓们分配的田地少了,粮食的收成自然也少不少,每到秋税之时,税粮的征收情况总是拖后腿。
这也是为啥前任黄知县,砸在这上面了,当然很大原因还是因为他贪污腐败,让底下人征收税粮时故意弄个什么“淋尖踢斛”,导致百姓怨声载道的,最后惊动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巡查御史孟赋孟大人,这才让那贪官落马了!
但是临水县的情况并没有一个贪官落马而改变,大多数百姓们依旧困苦。
因为种地顾不上住生计,百姓们就都把主意打到了烧竹炭上,或者男人去码头打零工,老弱妇孺编竹制品之类的……
可蜀明两川烧制竹炭为生的百姓太多了,所以竹炭的价格并不是太高,因为南方这边对于竹炭的需求量也没那么多。
竹炭卖到北地倒是个出路,可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路,花费的运送费也不少,普通的竹炭压根不值顾。
倒是有那精贵的竹香炭、银丝竹炭还值得南北两地倒腾,毕竟那可是与北地的精贵木炭(雪花炭,银霜炭还有红罗炭之类的相提并论),能卖上好价钱。
但是那竹香炭和银丝炭的煅烧方法,也都是被几家当地豪绅世族掌控着,寻常百姓谁能烧出那种精贵物,所以他们赖以生存的竹炭生计,也真的是勉强维持生计,甚至有的还维持不了,只能去码头做苦工。
而那苦工,还不是人人都能有活计的,很多汉子们往往在那里蹲守几日,都不一定能找来。
所以临水县的百姓,过得并不好。
宋临清这两年多以来,一直想致力于改变这样的现状,可当地豪绅压根不帮忙,还偶尔会使绊子,这让他有苦难言。
但他又是个执拗的性子,即使家里已经为他铺好了光明大道,他只需要再待一年,不出大差子就无所谓,都能直接调回京城,做个五品京官……
可宋临清不愿意这个样子,他甚至心底暗暗发誓,临水县的百姓一日没有大出路,他就一日不回京城……
正是宋临清的这种想法,所以他更加的在意百姓们的生计问题,甚至还自掏腰包,帮着有些住在水寨,日常出行只能靠小舟小船,十分不方便的百姓们,修建了一些路桥。
只是出行问题解决了,那些水寨百姓们的生活,也只是改变了一点儿,生计问题,依旧是个大问题。
可宋临清花光了手里的钱,也不可能再向家里要,他虽然心系百姓,却也不会让家人谈上这个无底洞,再说这也确实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还是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彻底解决百姓们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