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哈哈,高老板真会开解人(1 / 2)
冯晓刚相当自觉,主动坐在靠门传菜位置,并跑来跑去端茶倒水。
高扬笑道:“晓刚也坐下,今儿咱腐败到底,有服务员的。”
两个华人面孔的男侍者,端着咖啡进来。
“再来一壶龙井。”
高扬笑道。
“额,先生,我们没有龙井茶。”
“可以有!不差钱。告诉当班经理,龙井必须有!”
男侍者出了门,撇撇嘴,告诉当班经理。
当班经理顿时大惊失色,“必须有啊!快去买二两上好龙井。”
男侍者莫名其糊涂,还是出门左拐,找茶叶店买龙井茶去了。
当班经理可不会告诉他们,主宾是马克西姆二老板。
能订下两间包厢其中一间,除了老板还能是谁?
当然了,不管马克西姆装潢如何漂亮,文化底蕴有多深厚,对于北京人来说,到底还是图个吃。
而法餐里的代表作无疑是鹅肝,鱼子酱,松露,它们仨号称是欧洲的三大美味。
王硕摆弄刀叉:“是谁说的外国人不吃下水,这鹅肝不是下水吗?”
高扬笑道:“听那帮人瞎逼逼,咱老祖宗用筷子的时候,红毛鬼还茹毛饮血呢。”
马未都拍案叫绝:“这话说的对,说起饮食文化,还就是咱中华美食,老外这花里胡哨的,驴屎蛋子外面光。”
众人大乐,包厢内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中国人在一起吃喝,可不仅仅是吃喝,它是一种交流。
高扬指着张光北,“还忘了一件喜事,光北兄这次又是男主角,兄弟们举杯祝贺。”
张光北大喜:“别介,先别喝啊,先说说哪部电影?”
陈佩斯笑道:“就在我家,高老板指定你男主角,神秘的大佛,北影厂投资二十五万。”
嚯嚯嚯,必须大喜事,当浮一大红。
咕咚,诸位把杯中红酒,法国空运来的,直接干了。
两位男侍者心里一阵哆嗦。
这一口喝掉三十块外汇券,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工资。
就在今年也就是1980年,国务院于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
与人民币等值,替代外币在中国境内流通、这就是大家说的外汇券。
在计划经济时代,外汇券可是宝贝。
它能在特定的地点买到许多人民币买不到的商品,比如电冰箱,电视机,巧克力,香烟……
大家不由地认为外汇券似乎是一种“特权”。
当时马克西姆餐厅作为为数不多的涉外餐厅,主要接待的就是用外汇券结账的客人。
不少想品尝马克西姆餐厅的北京市民都因为外汇券望而却步。
赵宝刚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陈佩斯。
“据说你们拍《法庭内外》出了状况?”
唔?还有这事?
众人顿时来了精神。
陈佩斯刚想说,看了看侍者,又没有继续说下去。
高扬哑然失笑,“有事会召唤你们。”
两位男侍者,微微鞠躬后退。
这一幕,让所有人若有所思。
陈佩斯这才无奈解释。
“拍了一半,来了文件,停了。”
李成儒显然喜欢打听小道消息。
“什么文件?”
“没什么新鲜的,还是原来那些要求。
不要刻意丑化高干子弟,时间要往前几年提,上纲上线的,真是无语了。”
李成儒显然知道更多的内幕。
“我还听说《今夜星光灿烂》还给观众退票了。好像是有位领导不喜欢里面的内容。”
握草,还有这操作?
在座的都是搞文艺的,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不免神色有些黯然。
高扬想了想,还是要打打气。
“也不要这么悲观失望嘛。你们看这么奢华的餐厅,都开在燕京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