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光缆无铜,偷盗有罪(1 / 2)
任正飞继续介绍。
“计算机的未来就是民用及小型化发展,只有赚到钱了,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譬如1973年,施乐推出的奥托,配置为:16位CPU微码编程定制的TTL芯片,606×808单色位图显示器,可以说是商用领域第一台PC!
可惜没有意识到通用PC巨大市场前景,奥托仅自己公司内部使用,捐赠给部分大学。
在AppleII大获成功后的施乐后悔莫及!
而1975年,IBM设计了IBM5000,1975年优化后的IBM5100售价9000-美刀,重量:25KG。
因为时间仓促,没有对移动环境做完整测试保护,IBM5100上市后爆发质量问题,最终口碑及销量惨淡。
在1976年,苹果公司推出的AppleI电脑是第一台公开发售的第一台MAC个人电脑。
或许是苹果电脑系统封闭,硬件的定制,业界大多不认同其为第一台PC。
价格你们猜降到了多少?”
任正飞抛出问题,赵晓辉摇头,他哪里知道。
“上市价的AppleI,666.66美刀!”
“降了这么多?”
赵晓辉哑然失色。
“科技进步了缘故。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II电脑,初代配置:CPU:1MHz,内存:4KB,屏幕:单色24行×40列,重量:7.3KG。
起售价1298美刀的AppleII系列,7个衍生型号,到目前今年1984年,已经销售了接近200万台,我估计这个型号能销售在600万台。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霉国人能消费的起。
可惜了,我们国人消费能力有限,如今买台电视都要攒几年的钱。”
高扬笑道:“也不用悲观,我想这一批电脑推向霉国的话,肯定能赚到钱的,因为我们的人工费低。”
任正飞点头承认:“奋起直追,我们已经初步领先了。
不过还是很危险,1980年,在越来越多企业在苹果的AppleII和其它微型机上,使用商用软件,如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等,AppleII累计销量口碑双丰收。
中大型机处于霸主地位的IBM公司,感到势头不对。
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给佛罗里达州研发部门下达1年内,必须研发出有竞争力的微型机的决策!
顶着苹果AppleII电脑的叫好又叫座,先发几年的巨大优势。
IBM抛弃了使用自身软硬件生态链,预计要3年之久才能研发成功的设想,坚持用开放式架构。
使用英特尔8088处理器,操作系统则使用委托微软公司开发的MS-DOS系统。
为了增加竞争力,拉拢更多合作伙伴,IBM采用开放了标准,公开了大部分技术资料。
这使得其他生产商很容易生产出相同架构,采用IBM标准接口/协议,兼容IBMPC5150的兼容机。
这个项目最终的产物就是这一台,上市后供不应求的PC5150,并命名为IBMPersonalComputer。
PC5150巨大成功,后来大家把所有的微型机都被统称为PC。”
任正飞指着这台电脑介绍,“别看它粗笨,第一年销量就达12万台!不敢想象它的未来啊。”
高扬同样感慨万千。
此时的IBM简直就是摁着苹果发展,吊打苹果。
在IBM的围殴连横合纵战略下,1984年苹果公司的AppleII及Macintosh系统后续电脑,逐渐处于市场小众地位。
同时因为采用了开放式架构,大量采用合作伙伴的硬件和软件,IBM的微型机PC业务营业收入很高。
但是利润远远低于国防/企业/机构采购中大型机自己生态链产品的营业利润。
而言不经意间,IBM的开放式PC架构把英特尔/微软,逐渐培养成长为芯片行业无可撼动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