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宏盛堂(2 / 2)
比如通合行掌柜苗传厚。
此公五十多岁,山东新城索镇人。
四十年前崇祯四年,那时还是大明官军的孔有德在吴桥发动叛乱,这就是着名的“登莱之乱”。这场战乱一直打到崇祯六年,叛军杀官军抢,半个山东生灵涂炭。
还没缓过劲来,崇祯十一年,清军攻破长城防线长驱南下,攻克济南,山东再遭蹂躏。
清军前脚刚走,后脚就是连续八年的旱灾蝗灾。从运河到大海,齐鲁大地尸横遍野、赤地千里。
在这场浩劫中,索镇苗氏一部逃亡,一部留在故土。
逃亡的这部分在明末天倾中随波逐流,颠沛到了广东,又流离到了台湾,最终在东都明京承天府定居。
此时,仅剩下苗传厚一家。
作为“北佬”,文化、语言与闽粤几乎完全不同,苗家在台湾处境艰难,苗传厚在父母去世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
兢兢业业近十载,终于办起了一家小糖行,原以为生活会有气色,谁成想……
他壮着胆子,向黄杰满脸赔笑:“黄老爷,不知今年红糖的价格……去年是一两四钱,您看这……”
“按一两八钱算,每石能赚二两多银子,还嫌不够?”黄杰正为糖价的事心烦,脸色很不好看。
苗传厚哭的心都有。
他的糖行小,收不到太多糖,只有那些老客户才委托自己卖糖,入项本来就少,再扣除宏盛堂的会费、运费、杂费,那二两银子有一大半根本到不了自己手里——总还得给糖寮和蔗农们留几钱利吧?
苗传厚不死心,继续陪笑:“不知冯中堂可有示下?”
黄杰大怒:“他老人家日理万机,哪有闲功夫操心这等小事?!”
苗传厚急忙闭嘴。
谁要求涨价,所有人心知肚明。但这话不能讲明,谁把这事翻上台面,谁这辈子也就到头了。
黄杰也知道散户们的日子不好过,可现在四大帮都很难平衡,又如何顾得上他们?这些家伙只知道手里那点儿银子,自己为他们跑前忙后,这份辛苦又有谁知道?
想到这里,黄杰还委屈起来。
各怀鬼胎,自然议不出什么结果。大户们处变不惊,中户们怨声载道,小户们只能唉声叹气。
走出宏盛堂,苗传厚愁眉不展。
照这个糖价,自己今年完全就是赔本赚吆喝。若按一般操作,定是要猛吃蔗农们的暗扣才能得利。可是苗传厚从未吃过蔗农哪怕一扣好处,甚至他和自己的糖工们都是四六分成——他拿四,糖工们拿六。
这在承天府,绝对是独一份!
通合行作为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糖行却能生存下来,他苗传厚的名声起了大作用。
可名声能当饭吃吗?
苗传厚实在拉不下脸,只好一路唉声叹气地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