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林海行动之后勤(2 / 2)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么把这些东西运上前线?
此次剿匪作战的总部署是“东线文章西线做”,具体操作是以分散对分散、以游击对游击。单支分队的消耗并不多,但是每个分队的作战地域不同、人员编组不同、任务时间不同、物资消耗也不同,如何调配令人毛爪。
而且还有运输距离问题。弹药、粮食、药品、后送的伤员、押回的俘虏,至少需要10公里以上的运输。
在南线活动的部队还好,他们的任务区多为沿海平原和低矮丘陵,因此运输主要依靠船只,还配属了大量机动车辆,别说10公里,100公里都是小意思!
可是东线深入内陆的部队就惨喽!北门江正值枯水期,地形又多山地丘陵,道路条件还烂得一言难尽,这让机动车辆行进极其困难,超过半数的道路只能依靠牛车和人挑背扛。
虽然头大,不过真得静下心来之后,汤航发现事物皆有联系、万变不离其宗。站在工厂生产的角度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资源调配的问题。
他把胡文派给他打下手的几个穿越众和本地新兵召集起来,先一通忽悠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
“任务确实很重,但并不难,说白了就是资源标准化分配,就好像计件工资本质还是固定岗位工资,因为生产是标准的、产能是限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标准的‘用料’和‘产能’进行合理分配!”
说着,他扯过一张纸,在上面画草图:“首先……熊二,我们现在一共有几支剿匪分队?”
这个本地兵名叫熊仲礼,从名字看得出,他是家中老二,所以大家都习惯喊他熊二。因为是新兵中少有的读书识字、能写会算的“高端人才”,这次他被抽调出来,补充进机关。
其实让本地兵参与机关工作冒有很大的泄密风险,谁知道他们过去是不是和土匪有联系?“东线文章西线做”是对本地士兵严格保密的,但实在没办法,人不够呀!天天骂机关都是老爷兵,当真得运转起来时,才明白勤务员和战斗员同样重要。
熊仲礼查了笔记本,一口普通话混杂了古今口音,喜剧氛围拉满:“报告,第一批组建的‘杨子荣部队’一共有七支!”
汤航迅速在纸上点了七个点:“我们做一张标准化需求供给表。我们的运输以班为单位,加上配属民夫,大约30人。首先要确定这样一支运输队自身的日均消耗,要考虑到随着时间和路程增加,消耗也会增加,所以一定要打出富余。”
“其次确定这支运输队的大车、小推车、扁担的数量,扣除消耗算出标准运力。然后按‘均衡’、‘作战’、‘驻防’三个标准,制定物资供应量。确定了‘供需’标准,下一步就是列需求表,按每支剿匪分队的任务不同、距离远近来分配运输队。”
熊仲礼听得两眼懵圈,另外几个穿越众别看都是高中生、大学生,也没强哪去。
“没听懂不要紧,实践中去悟吧。”汤航回想自己第一次列供需产能表时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样子,不禁一笑,“好了,大家分头行动!”
很快,运输方案报给了胡文。这套标准化方案把复杂的需求简化成了可量化的数字,让胡大人心花怒放,立即上报给军委。见仁听说后,又在“均衡”、“作战”、“驻防”三个标准之下,细化了三个等级,以应对更复杂的情况。
最后,军委批准了这个改进方案,交由总后落实。
胡文duangduang拍着汤航肩膀:“你小子,表现不错,回头给你嘉奖!”
汤航得意之余还得谦虚:“都是胡大人领导得好!”
胡文笑骂:“别说屁话!走,咱们去看看回家探亲的战士们,我可是给他们备了好些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