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继续前进(四)(1 / 2)
在工作队顺利抵达长坡和洛基后,其余各支“杨子荣部队”也先后出发,进入抱舍、那大等儋州东部各乡。
经过半个月的考察,执委会基本掌握了各地的农业和工矿条件。很快,一个完整的内陆建设计划正式出炉。
这是一系列以北门江为中心展开的庞大工程,为“一二”及后续的两年计划做配套。
首先是北门江治理工程——原本它的优先级比较靠后,但在毛维维的强烈要求下,被提到了第一位。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毛维维多次警告执委会,想要开发儋州内陆矿产就必须治理北门江的洪水。
海南的降水特点是“旱季旱死、雨季涝死”,而儋州的特殊地形加剧了这个特点——北门江中游的天角潭,附近的地形就像一个大型集雨器,把整个上游的来水汇聚于此,然后一泻而下。
千百年来,天角潭就像一个定时开启的闸门,反复冲刷着下游,既冲出了长坡的沃野,也冲出了无数家破人亡。
为了抵御洪灾、利用天角潭的水资源,古代劳动人民修建了几十公里长的“大江陂”。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天角潭拦河筑坝,将水南北分流,既抵御洪灾又缓解春旱。再后来,着名的松涛水库拔地而起,奔腾了千万年的天角潭洪水才真正得到治理。
但松涛水库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倒斗团没有力量投入三个多亿、调动六万多人、铲平13个山头、建起超过190米高的大坝。
所以北门江治理工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1956年拦河工程的基础上,修建穿越版的天角潭水库。
为了保证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先一步展开交通建设。
基建委汇总各项考察报告,并参考现代儋州的交通资料,决定沿501、505县道和308省道的线路修建简易碎石公路,将长坡、洛基、天角潭相互串联,直到连接那大鸟翔岭。
有了交通之后,各项工程就可以上马了。
长坡工程:在西面的平原地区,和本地农民合作组建“长坡农林基地”;在南面的油山岭地区,建设长坡煤矿及选矿厂、铁路、车站;河边继续扩大长坡商站,并建设一座灰硫法制糖厂;河东岸,在“千年古窑”瓦窑村的基础上,建设陶瓷厂和砖瓦水泥厂。
洛基工程:在洛基大岭上,建设橡胶、烟草基地和养马场;在洛基六村的基础上,组建西联农场;在榕桥江、文澜河的上游,建设小型水库。
那大工程:在东部鸟翔岭建设锡矿;在西部纱帽岭建设通讯站和西培农场;在中部建设那大镇和那大农场。
除此之外,还有石英砂、石灰岩、花岗岩等工程,不一而足。
躲在密林的阴凉里,汤航倚着自己的背包刷手机。穿越通上全是对这份开发计划的批判,大意就是执委会又喝上头了。
“一二计划的压力本来就大,现在又叠上一坨……”汤航想起那天看到黄威晒成狗,不禁幸灾乐祸。
姜文博摆弄着自热干粮,给大家准备午饭:“长坡和那大的矿产并不大,农业项目大多是和本地人合作,其实还好。麻烦的是北门江治理和交通工程,需要调动整个儋州的力量。”
汤航担忧的正是这里:“儋州适龄壮丁也就三千人,几乎都在我们手中。再征发,就得下起十六上到六十,本地经济怕是要崩!”
“十六?十三吧!咱们还真是cos大秦,大兴土木、二世而亡!”一向严肃的孙伟难得开了个玩笑。
王首道正调节自己的外骨骼,听到这话就不乐意了:“我们又没有失期当斩,顶多失期罚款。”
“想多啦!你以为老百姓会认为我们是兵马俑复活?人家觉得我们是大明秦王孙可望的旧部!可这逼玩意儿后来投降了满清,正白旗汉军。四舍五入,过几年咱们也得被说成是旗人!”
“我靠!什么元老族和归化民……”
“好了,别扯淡了!”姜文博打开热气腾腾的自热饭,开始分发,“现在知道清查户口和丈田的重要性了吧?拿不到这两样数据,就不知道儋州能动员多少人力物力。多了,要饿死人。少了,建设力量就不够!”
汤航接过一碗自热饭,盘腿席地而坐:“不过有我们的工程机械帮忙,应该也不是很难。就拿挖掘土方来说,一辆中型挖掘机半天的工作量,超过100人用铁锹挖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