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林海行动阶段性胜利(1 / 2)
前有大炮碎了恶霸,后有无人机从天而降的掌法,倒斗团的威风一下子就抖了起来。
尤其是无人机丈田,短毛当众召唤天兵天将,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三观!
其他村的狗大户赶紧补报隐瞒的田产,还有的学起了董泊寓,主动分田以降低税负。更有甚者吓得举家逃难,留下的土地自然被倒斗团笑纳。
当然也有人就是不信邪,非要碰一碰“勿谓言之不预也”。
那没办法了……哦,对了,没收完土地,您老还得按地价十倍交罚款。罚款只收秦半两,村口有兑换点,记得把白银和铜钱换成银元和钢镚儿哦!不然使用非法货币是要抄家的哟!
总之,伴着水井村这响亮的第一炮,丈田在整个儋州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每有一个村子完成丈田,“白鸽部队”就紧跟着进驻,组织恢复生产。因为农时不可避免地被打乱,加上很多村民不明就里故意毁秧毁苗,今年的早稻绝对要崩。
为了防止闹“丈田丈出饥荒”的笑话,执委会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凡欠别人钱粮者,把欠条交给工作队,即可由工作队代为偿还全部债务。凡家里没有劳动力或没有口粮者,也可以到工作队申请救济粮。
这当然不是当冤大头,是有小算盘的。
代偿债务,钱粮要折算成秦半两——由此加速新货币的推广。
无论是代偿还是申领救济粮,都需要为倒斗团服徭役——你来都来了,不入籍好意思吗?由此再把一部分劳动力,强制半强制地迁往洋浦。
不过移民这事,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工作队的办事员都是本地人,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专门安排的“哪个村的人负责哪个村”。
然后这群大哥出于朴素的“衣锦还乡要装逼”本能,添油加醋把洋浦说得天花乱坠,五亩自营地变成了五十亩,木头小房子变成了石头大宅子。
就像当年的民工潮,特区就算喊破了嗓子,也不如同乡同村人吹一句牛逼管用。
再者俗话说得好,吃菜要吃白菜头,跟朗要跟大贼头。
倒斗团通过轰轰烈烈的剿匪和颠覆三观的丈田,俨然成了老百姓眼中的“大贼头”,“去洋浦分房子、分土地!”成了很多人的追求。
就这样轰的一声,每个村的工作队都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招工站那叫一个火爆。
执委会完全没想到移民会有这么多,卫生、住房、耕地根本就没这么大的准备,不得不紧急通知各村:移民必须统一分批转运。
可老百姓谁听你瞎逼逼?你不用车送,老子还不能自己走吗?
一时间,从木棠到中和,从新英到白马井,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干脆携家带口,到处都是向西走的老百姓。
执委会痛并快乐着,赶紧从昌化和儋南抽回部分部队,协助安全委员会维持治安,又暂停了洋浦工业园部分项目,调集力量扩大功德林和新村。
当然更多的老百姓仍然留在村里,对新贼头还是持观望态度,但他们当中很多人也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古代老百姓精神娱乐生活很匮乏,因此丈田演出的四部斋戏就成了茶前饭后的谈资,进而渐渐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老百姓嘴笨,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都朴素地同情杨白劳和喜儿,称赞吴琼花,嘲笑田墨轩。
因为他们同样没有土地,代代受穷,感同身受。那年老爷宽限了半个月租子,就好像过年了一样,自己当初要不是听了少爷的话把地押出去,也不至于回不来……
嗯?等会儿,好像哪里不对!
就这样,反抗意识在留下的老百姓心中也开始萌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然顶撞族长、东家,还有很多人举报自家老爷和土匪勾结,这些情报帮助杨子荣部队又打掉了一批“居家土匪”,掌握了大量土地。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儋州内陆地区的社会结构慢慢开始剧变。
大地主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合同制度和人口自由迁徙使他们不敢加重对佃农的盘剥,四大国策又使他们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躺着收租,所以要么求变图强,要么家道中落。
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的力量则大大加强。从大地主头上硬薅下来的土地,及移民入籍洋浦后留下的土地,都分给了无地、少地的农民,佃农变自耕农,贫农变中农。而那些本身就从事生产的小地主,因为没有了大地主盘剥,经营困境也大为改善。
至此,一二计划面临的“人力不足”、“匪患猖獗”、“大地主控制人口和土地”、“民族矛盾尖锐”四大困难,已经解决了其中三个,“林海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现在就是要把这个成果巩固住。
5月1日,在长坡商站举行了“儋州农民协会”成立大会。
凡在丈田中分了地的农民,自动成为农会会员。农民协会由农业委员会和内政委员会共同领导,每个乡镇设立分会,由会员户自行选举分会长和常委会组织生产,并监督各村四大国策特别是“减租减息”的执行,同时也受镇政府及村委生产互助组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