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注定不会在(1 / 2)
牛勇眉头一皱:“你们动脑子想想,除了你们爹娘,谁会这么管你们,在乎你们的身体状况啊?”
众人脸上夸张的表情渐渐消失。
“我们清川县的县令大人是探花,懂得可比你们多多了!”
牛勇对他们说教道:“为什么大灾之后会有瘟疫?那都是不注意卫生引起的。人也一样,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就会生病,小病不治,大病难医,这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呢。”
流民们听得一知半解,除了罗涛,其他人都没上过私塾。
但不妨碍他们认为清川县的县令是好官。
就如官爷所说,除了自己爹娘,还真没人在乎他们是死是活。
他们在家乡都活不下去了,也没等到县令开仓放粮,听说北地有亩产六百斤的土豆,这才背井离乡来了北地。
但一路北上,所经城池,守城兵隔着老远就把城门关了。
还好现在是夏天,不然他们肯定熬不过去。
还好北地没有土匪,不然他们早就被抢了或者被杀了。
虽然清川县很穷,但却是唯一为他们开城门的城池,清川县令还让大夫给他们看病,还让兵卒煮粥给他们喝,这样的好官上哪里找啊!
“官爷,您懂得真多啊!”
“官爷,这些都是县令大人教的吗?”
“县令大人比俺爹娘对俺都要好……”
有流民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牛勇一脸自豪的道:“当然了,我们清川县每个吃公粮的人都到县衙培训过,自从讲究个人卫生后,好几个月了,我家里人都没一个生病的。”
流民们顿时把‘个人卫生’四个字牢牢记在心里。
罗涛抓住重点问道:“只有吃公粮的人才能去县衙培训吗?”
“当然不是。”牛勇板着脸纠正道:“我们县令大人一视同仁,会经常派衙门的衙役下乡教老百姓新东西呢。”
罗涛低下头,心想即便如此,但显然在衙门当差的人待遇更好。
如果他想进衙门当差,不知道要什么条件?
这时,一队人马从远处走来。
每辆驴车绑着两个大水桶,这正是去河里打水的队伍。
牛勇看见后,对他们道:“你们想早点进城,就早点去洗干净吧,洗个澡,人也精神些。”
“多谢官爷相告。”
罗涛朝他作揖,带着几个弟兄一起朝驴车队伍走去。
傍晚时分,将近一半的流民都已清洗干净,身上的衣服也都干了。
金县尉便安排赵子仁的小队带他们进城。
赵子仁提议道:“县尉大人,为防止意外发生,卑职想一次只带五十人进城。”
金县尉觉得甚好,应允道:“可以。”
赵子仁带着小队召集了五十个流民进城。
“你们的名字都已经登记在册,进了城不要乱跑,跟紧队伍知道吗?”
看着赵子仁带队入城,金县尉眼中闪过一丝惊奇,同时也很欣慰,卫腾和赵子仁都是县衙的‘老人’,从前的表现中规中矩,现在都会思考会主动分忧了。
他们也好,整个清川县也好,皆因县令大人而改变。
但县令大人那般人物,注定不会在清川县久留。
金县尉惆怅的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进了城的五十个流民走在清川县的街道上,眼中充满不可思议。
怎么感觉清川县比他们的县城还要漂亮啊?
不是说清川县很穷吗?
这地上也是干干净净的,青石板有这么大、这么白的吗?
“那,那是什么地方?”
突然有人激动的指着一处喊道。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望去,全都倒抽一口凉气,停下了脚步。
“好高啊!”
“好气派啊!”
“是县令大人住的地方吗?”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高这么大这么好看的房子……”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两旁的捕快听到他们将百货大楼错认为县令大人的家,都忍不住笑起来。
赵子仁趁机给他们介绍:“那是百货大楼,等开业了,你们可以去里面买东西。”
有人问道:“百货大楼是什么地方?”
赵子仁想了想说:“是顶级的杂货铺,集吃饭、喝茶、购物与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商铺。”
罗涛眼中难掩震惊,快走几步,对前边的赵子仁说:“官爷,我们能自己在城里转转吗?”
然而赵子仁直接拒绝道:“不行,我的任务是把你们送到庄子上,就必须送到!”
罗涛顿时心生警惕:“为什么要送到庄子上?”
赵子仁看他一眼:“你们不吃饭不睡觉啊?在你们的新户籍办好之前,就好好在庄子上生活吧。”
顿了一下,他厉声警告道:“不要欺负附近的村民,一旦被发现,清川县留不得你们!”
罗涛抱拳道:“请官爷放心,我等全是良民。”
其他流民忙不迭点头。
“我从没做过偷鸡摸狗的事啊。”
“我也是……”
听他们这么说,赵子仁没说信也没说不信,有时候不看嘴上怎么说,而要看怎么做。
“走吧,送你们到庄子上,我还要返回城门口接其他人。”
罗涛跟在他身后,打探道:“官爷,怎么才能要进衙门当差啊?”
赵子仁微愣一下,县衙很久没招人了。
“下次见面告诉你。”
赵子仁打算忙完了就去找头儿。
他觉得以大人的要求,现在招人的水准肯定不一样。
谁曾想,唐止又带了一大批流民抵达城门口,赵子仁等人一夜未眠,忙到了早晨太阳初升之时。
流民共计1128人,全部登记在册,不仅有姓名、性别、年龄和原籍,还有职业户种。
大燕朝的职业户种划分为民户、儒户、匠户、军户。
民户就是种地的农民。
儒户是指读书人的户籍。
匠户都是手工业者,包括木匠、铁匠、泥瓦匠、毡匠、缝衣匠、厨子等。
军户则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
这些流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民户。
但一千多人,以庄子的规模,一个最多住百人。
唐一璇只能连夜从曹家、李家和袁家共借了七个庄子,加上陈家的三个庄子,总算安顿好了这些流民,其中受了伤和身体有病的178个流民被安排在驿站里。
那几个大夫也都留在了驿站。
忙完这一切,天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