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要水泥方子(1 / 2)
清川县的县衙。
凌千语坐在县令办公房里,听崔玉书讲完昨晚发生的事后。
她语气颇为遗憾:“所以我还是来晚了?”
唐一璇眼珠转了转,勾唇道:“不晚,城里还有个东西呢,麻烦你把他带走吧。”
凌千语条件反射般问:“什么东西?”
唐一璇说:“齐神医和你姐姐说的晦气东西。”
顿时,凌千语眉头紧皱:“宋允寒?”
唐一璇点头:“他还带着那五百府兵在城中客栈住着,虽然给那一条街都带来了收入,但他住了这么久,银子应该所剩无几了,是时候离开了。”
凌千语嘴角抽搐两下,看来宋允寒被唐县令算计得明明白白啊!
不仅兵器和盔甲都没了,就连兜里的银子也被搜刮走了,估计宋允寒还花得心甘情愿。
凌千语忽然开口:“我是来帮忙的,没带银子,不知唐县令打算安排我和女兵们住在何处?”
唐一璇挑眉,这是担心她坑她银子吗?
“凌校尉说银子就客套了,怎么说我们之间也是盟友,你能这么快赶过来支援,是我的荣幸,定然会妥善安排你们的住处。”
“多谢唐县令了。”
凌千语觉得唐县令的漂亮话听多了容易耳根软,站起来道:“我还会在县城多待几天,唐县令若有什么需要帮忙之处,尽管来凌府找我。今日便不打扰了,告辞。”
“我送你。”
唐一璇起身,与崔玉书一同送她出门。
目送着凌千语骑马离去,唐一璇和崔玉书走回县令办公房。
崔玉书神色凝重的说:“凌校尉来清川县,对外可以说是为了救她姐姐,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就是丢官嘛。”
但她不想做官与不让她做官是两回事。
唐一璇偏喜欢迎难而上,询问道:“你觉得我之前的办法如何?”
崔玉书回想了一下她的办法,眉头微皱:“这么做,无异于站队了。”
唐一璇轻笑:“我不站队,姜先槐也不会放过我啊。”
崔玉书一想也对:“那你就去做吧。”
“好。”
不过唐一璇打算从外面买粮食,且用自己的商队送去灾民手中。
至于怎么宣传,那当然也是听她的。
这样一来,等永宁侯回到京城跟姜先槐告状,姜先槐想罢她的官,也得三思而后行,虽然他是权倾朝野,但朝堂还不是他的一言堂,有太子党和中立派,她的官位就能保住。
北地与京城相隔甚远,她继续留在清川县武装自己。
就算姜先槐想插一脚进来,也得看她的盟友北苍王同不同意。
思及此,唐一璇让唐止通知唐木回县衙。
商队的事是唐木在管理。
当天晚上,唐一璇与唐木谈过后,翌日早晨,唐木就带着商队出发了。
唐木他们一边买粮食一边前往灾区。
???
胡知钰在新学院上了七天课,结交了一帮朋友,其中他与云桀关系最好,他一个人住西花厅,觉得太无聊了, 就拉着云桀和他一起住。
因为同吃同住的缘故,两人现在关系好得能穿一条裤子。
而且他们在精神上都被同一个人摧残了。
仿佛一对难兄难弟一般。
唐一璇除了上课外,都懒得搭理他们,他们要是不服,那就是缺少爱的棒棒,揍一顿就乖了。
眼看再有两月就要过年了,她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样团团转。
勤勉堂里。
会议持续了一个时辰,唐一璇喝了口茶,总结如下。
“各村镇的基本情况就交给杜县丞你负责,卫腾从旁协助,挑选出民兵巡逻,以防匪寇来犯。”
“崔师爷,这两月的周报你多搜集各类骗局,加强老百姓的防骗意识。另外,通知清川县的开诊大夫七天后来县衙。”
医学院和军事学院虽说都放到明年的项目里,但前期准备工作得做完,比如师者,要早早地安排妥当。
即使神医说大部分大夫的医术都不外传,她也不想放弃。
只要有一两个大夫愿意授课,医学院就能办下去,她相信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下,某些陈旧的观念会逐渐消失。
唐一璇看向金县尉。
金县尉不由自主的坐直身躯。
“金县尉,士兵的训练不能松懈,但也要注意防寒防冻,还有以防大型动物下山吃老百姓的农作物,伤害老百姓,你组织士兵进山打猎,减缓野猪等动物的增长。”
“好。”金县尉正有此意。
唐一璇在计划书上打了个勾,抬头环看一圈:“你们还有其他问题吗?”
众人摇头。
唐一璇合上计划书说:“那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散会吧。”
“卑职告退。”
卫腾起身恭敬地退出勤勉堂。
“下官告退。”
杜来德和金县尉一起离开。
崔玉书跟着唐一璇走出勤勉堂,来到县令办公房里,说道:“如果没有一个大夫愿意留下,就让崔家的大夫去医学院吧。”
呃!唐一璇嘴角微抽:“应该不会没有一个吧?”
“我是让你别抱太高的期望。”以免期望愈大,失望越大。
“嗯,我懂。”
唐一璇只是想集百家医术之所长,让瑰宝永久地传承下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她认真道:“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生了病就要看大夫,可是有的地方大夫很少,药材也少,看病难成了普遍现象。
如果医疗环境得到改善,医馆多了,大夫多了,每个病者都能就医,是否能挽救部分生命?”
崔玉书沉默不语。
他知道表妹的设想很好,可难以实现。
“好的大夫千金难求,假如是齐神医那样的大夫,哪怕出万金也有人愿意侍奉他。可整个大燕朝也就出了这一位神医,而第二好的大夫则在皇宫的太医院里,民间也有,但不多,多的是半吊水的村野大夫。”
崔玉书看着她:“若都是这些人教出来的学生,你能放心让他们开医馆吗?再者,有远见的人,会放着免费的书不读,跑去学医么,除了真心想学医的人,可这样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农门出身,想改换门楣,唯有通过科举成功入仕。
有免费的书可读,大家肯定都想挤进来试试,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再回家也不迟。
唐一璇心里很清楚这点。
她叹了口气说:“大夫不分男女,宫中也有医女,有的人家不想让女孩读书,那让女孩学医,也是一门能挣银子能救命的生存技能,这应当不会太过阻拦了吧?”
从新学院的八百学生可以看出来,来读书的女孩是少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