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大魏百废待兴(2 / 2)
“陛下,这是微臣近日草拟出来的变法改革方案,请陛下过目。”
王安石首先拿出了一道奏本,递给了秦牧阅览。
不同于房玄龄、王猛和杜如晦,王安石被秦牧从系统中召唤出来不过一个月,还是“头角峥嵘”,官拜秘书郎。
但,对于王安石的能力,秦牧还是非常认可的。
秦牧有心富国强兵,所以就让王安石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在秦牧阅览奏本的时候,王安石则是缓声道:“陛下、诸位,我窃以为,如今天下,积弊甚重,不能不变。”
“我之变法,首倡‘青苗法’。”
“众所周知,每年的二月、五月,庄稼往往青黄不接,民间的百姓有时候不得不委曲求全,向本地的豪门大户借钱借粮,以度过艰难时日。”
“然,有的豪门大户开出的利息太高,使百姓的负担不免加重。”
“有的豪门大户则趁机施恩于民,收取民心。”
“这对于朝廷而言,终归是不利的。”
顿了一下,王安石向秦牧进言道:“陛下,微臣的这一‘青苗法’,在于朝廷给农户贷粮、贷钱。”
“每隔半年收取利息三分,可以分为夏、秋两税归还。”
“这……”
闻听此言,王猛、房玄龄、杜如晦都不由得面面相觑。
房玄龄皱着眉头,问道:“收取利息三分?这样的利息是否太高了?”
“房相,我实地考察过,民间的高门大户贷给农户的利息就是这样。”
房玄龄摇摇头道:“利息偏高了,这样农户的压力不会减轻。”
“而且,如果由朝廷插手民间借贷之事,恐怕会有当地官吏强制百姓借贷,如此一来,不是适得其反了吗?”
“朝廷的政策是一方面,能不能落实到地方,又是一方面。”
听到这话,王安石笑了笑道:“房相,难道你认为锦衣卫是吃素的吗?”
“自我大魏立国以来,吏治清明,无敢犯者。在这其中锦衣卫的作用极大。”
“再者说,如若百姓家中有余粮,有余钱的话,又何必向官府借贷?”
推行这种青苗法,最怕的就是下边的官吏乱来,趁机盘剥百姓。
好在大魏的锦衣卫系统很是强大,随时都能层层上报,以正视听。
这样的青苗法,其实是能为国家收取一笔不菲的钱财。
月利息百分之三!
大魏这么多人口,贫民也不少,可想而知能从中收取多少利息了。
但,秦牧还是不愿意这样去盘剥百姓的。
占这种便宜。
而在这个时候,百姓有时候周转不开,需要借钱、借粮,则又是一方面的事情。
秦牧总不能强迫老百姓不能借钱和借粮吧?
难道要让他们被活活饿死,或是忍饥挨饿吗?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秦牧正色道:“利息的确偏高了。”
“朕,不想加重百姓的负担。这样,一分利息即可,可分半年或一年归还,最多三年,不加息。”
“三年之后,如不归还,再加息一分。”
“啊,这……”
王安石讪讪的道:“陛下,如若是这样,朝廷怕是收不到多少钱财。”
“罢了。”
秦牧摇摇头道:“那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朕不想要。”
“如果条件允许,朕甚至还想对农户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