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苟起来的杨陵(2 / 2)
“大将军麾下良将如云,谋臣如雨。吕奉先、赵子龙、陈庆之、黄汉升,曹变蛟等沙场宿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郭奉孝,荀公达亦有神鬼莫测之谋。元直兄去军中,怕是难以一鸣惊人呐。”
“还是海兄聪明啊,如今益州新附,想必多有空缺。外放为官,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徐庶转头望去,居然是当日避雨之时与海瑞辩论【牛犊与书】的礼官大夫丁俞之子丁超。
此次科举,丁超也高中了进士,之时名次在海瑞与徐庶之后。
海瑞闻言,不由得眉头一皱,斜眼看着丁超说道:“我辈士子,无论效力疆场,还是为官一方,皆为百姓谋取太平,何来聪明之说。”
丁超笑道:“海兄呐,我丁子曲钦佩你的辩才,但做官没你想的那么容易的。”
“此处还有个位置,可否坐下说话?在下有个小道消息,大将军有意改革中枢,以六部制替三公九卿之制。听闻···”
海瑞打断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亦不可同桌而食。”
丁超闻言一愣,也不生气,哈哈一笑便带着两个健奴转身离去。
徐庶笑着说道:“汝贤兄,你这张嘴真是不饶人呐。”
而与此同时,襄阳城北的一处庄园内,诸葛亮正襟危坐,而与他隔案而坐的正是襄阳黄氏的族长黄承彦。
黄承彦抚须笑道:“孔明果然不负众望荣登榜首,恭贺孔明高中状元了。”
诸葛亮连忙起身回礼道:“实属侥幸。”
黄承彦摆了摆手示意诸葛亮落座,随后问道:“孔明可知六部制乎?”
诸葛亮摇头道:“小侄未曾听闻,还请叔父示下。”
黄承彦屏退了掌炉烹茶的婢女后,说道:“六部者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掌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宜。”
“兵部掌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刑部掌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掌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之事。”
“六部主官为尚书。六部之下设各司分管诸事,主官为郎中,副官为员外郎,其下各有主事、令吏等。六部尚书听天子令行事。”
诸葛亮越听越心惊,不由得叹道:“此制度何人所创?如此一来,天下权柄尽归天子矣。”
黄承彦抚须道:“此制由大将军府幕僚、郎中令房玄龄所奏。”
诸葛亮一边赞叹一边说道:“此制旷古绝伦,然亦有不足。”
黄承彦笑道:“哦?请言之。”
诸葛亮蹙眉道:“天子仅一人,如何能通达诸般事务?”
黄承彦端起茶盏,茶烟尚绿,语调感叹的说道:“孔明果然有大才啊,然则大将军更是惊才绝艳之辈啊。”
“听闻昨日,大将军上书天子,请设内阁。以饱学之士辅政天子,称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