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郭嘉之死(1 / 2)
位于襄阳城沉玉坊的颍候府灵幡飘荡,哭声在府门之外便听到了。
等到杨陵的车驾抵达之时,灵堂已经布置完毕。
杨陵神色凄惶脚步凌乱,进入郭嘉的府邸后在郭奕的带领下疾步向内堂而去。
东征江东归来之后,整个中平八年郭嘉几乎都是在家养病,但郭嘉的身体便一直不见好转。
熬了一年,郭嘉终究还是走了。
来到郭嘉的门外,疾步行走的杨陵脚下一个趔趄,要不是典韦与张三符眼疾手快上前搀扶,说不定会摔倒在地。
杨陵一把推开两人,在门外停留半晌后,缓缓抬步进入了室内。
典韦与张三符守在了门外,房间之内,只有郭嘉的儿子郭奕陪同。
此时的郭嘉安静的躺在床榻之上,俊美的脸上一片灰白,神态却十分安详。
“望舒兄!望舒兄!嘉来晚啦!”
“我来此地之前路过汉水之畔一处山谷,山涧成溪,土地肥沃,可开辟良田千顷······”
“若主公起兵讨伐董贼!我军有十胜,董贼有十败!荆襄之地带甲十万,四方郡守并力叩关,此一胜!”
“董贼军屠戮公卿,欺凌幼主,天下失其心!此一败!”
“我军上奉天子,下承民意!此二胜!董贼······”
从落枫城到江陵,再到襄阳,郭嘉的影子与声音充斥着杨陵的脑海恍如昨日。
杨陵伏在郭嘉的床榻边,眼中含泪的喃喃道:“奉孝,你也要弃我而去吗?”
虽然杨陵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但真当这一天到来之时,杨陵却如同失了主心骨一般没来由感到一丝惶恐。
随着杨业、郭嘉的故去,以及甄有钱、沈炎叛乱被杀,杨陵起家的班底就只剩下了魏征与典韦了。
若是从七台乡算起,那就只有一个妹妹杨采薇了。
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当自己熟悉身边的老人去世,会在潜意识里感受到死亡向自己逼近。
但杨陵这样的枭雄的恐惧,却并非来源于此。
他的恐惧在于郭嘉的离去导致他失去了政治上信任的人,郭嘉虽是颍川士子,但也是寒门。
其他人,无论是魏征还是房玄龄多少有点世家大族的影子,只是不像荀氏、陈氏、蒯氏这样树大更深。
郭嘉虽然与荀氏交好,但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相互欣赏是一回事,但施政理念上,从打压士族到推行科举,郭嘉都是杨陵毫无保留的支持者与背后的谋划者。
杨陵与郭嘉的谋划是通过科举培植新的勋贵来平衡朝中豪强士族的势力,但第一次科举进士及第的人中,除了张居正、徐庶、海瑞等人之外,大部分人依旧是士族子弟。
没有十年的时间,科举选拔的寒门子弟难以形成独立对抗世家的势力,只能由杨陵掌控的军功勋贵集团与杨氏宗族子弟来进行平衡。
一旦有事,杨陵掌控的势力将直面冲突。
而国家为杨陵设计的策略是通过科举举士培植新的勋贵集团平衡朝中势力,而杨陵掌控的军功勋贵集团与杨氏宗族势力则居中调和引导,推动整个势力不断向前。
杨陵非常清楚,除了麾下的将军们,文官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对他的支持其实就是为了利益,他们看好杨陵能帮助他们的宗族再次强大。
这是植根在世家大族血液里的东西,宗族利益高于一切,封建帝王也不过是一个大族族长而已。一旦杨陵势微,不知会有多少人会一扑而上瓜分他手中的权力。
就在刚才杨陵还在筹划通过《考成法》来进一步削弱豪门大族的势力,在这个关头郭嘉的离去对他是非常大的打击。
如今郭嘉已死,张居正火候还差点,诸葛亮是否支持他压制士族犹未可知。
此时的杨陵如同身处一片漆黑的战场,身后的郭嘉与杨业却相继故去,那种无法表露的恐惧感与悲伤混为一体,让人无法察觉。
诸侯与帝王是世上最危险的职业,陆渊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年以来,不知道多少江东豪门士族私下给杨陵投来书信,言辞暧昧,几近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