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酒楼议政(1 / 2)
关于主线任务【后金的崛起】杨陵并未立即做出选择,他的本意自然是选择【席卷之势】,但昭告天下他杨陵同意匈奴人南迁这就让他非常膈应了。
要是一着不慎,五胡乱华的悲剧可能会提前上演,有太多的不确定了。
若杨陵还是十年前的那个愣头青,多半会毫无顾忌的直接选【席卷之势】了,封王谁不眼红。
当如今心思深沉入海的杨陵,自然不会这么做了。
他得把这件事抛到大庭广众之下,然后让一个人替他说出来。
如此一来,即便后面有什么大的变故,他自然可以甩锅给替他说话的那个人。
毕竟,他是要当天子的人,天子怎么能有错。就算有错,那也是受到了奸臣的蒙蔽。
杨陵的表情远没有房玄龄想象中的欣喜,他淡淡的说道:“匈奴人想必也有条件吧?”
房玄龄闻言,收敛了笑容道:“新任的匈奴单于於夫罗请求内迁长城以南·····”
杨陵打断道:“滋事体大,三日后廷议吧。”
·······
出了楚公府邸,房玄龄与荀彧拱手分别。
等到荀彧走远,等在门外的房遗爱恭敬的问道:“父亲大人,楚公可有决断?”
房玄龄望着荀彧的背影道:“先回府。”
房遗爱扶着房玄龄登上马车后,房玄龄叹道:“三日后廷议。”
房遗爱触眉道:“这有什么还廷议的?胡人归附,此大汉将兴之兆啊。”
房玄龄的脸顿时冷了起来:“不学无术!为父让你好好读书,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军国大事你当街询问也就罢了,刘备割据冀州、张天邦虎踞并州,长安故都雍凉之地为皇甫麒占据,这叫大汉将兴吗?”
“只是幽州归附,匈奴南迁,可以拿来做些文章罢了。至于如何做文章,全看楚公想要什么了。”
房遗爱连忙拱手诚惶诚恐的说道:“父亲教训的是。”
次日清晨,杨陵以巡查军务为名离开襄阳城进驻了汉水大营。
而河北三方来使,王虎、齐皓请降,匈奴内附的消息一夜之间便传遍的襄阳城。
“景濂兄,你说楚公会同意匈奴内附吗?”
襄阳东城一处酒楼之上,靠窗的位置一个长着一张圆脸的苏轼望着宋濂问道。
而与他们同桌的,还有两人。其中一个与苏轼长相有些相似,但身形消瘦的便是他的弟弟苏辙。
另一人身形高大,浓眉朗目,正是新科榜首范仲淹。
自从杨陵开科取士之后,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同科的进士志趣相投的人关系会比较要好。
按照杨陵的要求,高中的进士需要下方放地方历练后才能进入中枢为官。
只是昨日才放榜,这些准官老爷们具体要去哪搬砖目前还未下来。
宋濂如同历史上一样,出身寒门,但敏而好学。
陆渊执掌江东之时,宋濂在会稽郡给顾氏做工为生。
一起做工人的人只要银钱饭食,但宋濂却只要有饭吃不要银钱。
顾雍听闻之后觉得新奇,就将这个年轻人召来相见,问他为何不要银钱。
但是二十有余的宋濂说“听闻老爷家中藏书汗牛充栋,可否借阅以偿学生之工?”
顾雍见宋濂仪表不凡,谈吐得体,心中遂起了爱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