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醉酒的督粮官(1 / 2)
龙朔元年五月初二,楚王杨陵的大军出武关至潼关城下与岳飞合兵一处,庞大的营盘北接黄河,南入山岭绵延数十里。
威武的甲士,雄壮的骑兵,高大的楼车、云梯、井阑等攻城器械随着号角与鼓声至营中而出,强大的压迫感顿时压向潼关城头。
潼关城头的常遇春望着接连天地的军阵与如云的旗帜叹道:“楚王军威,竟至于斯啊。”
其实潼关城下的兵马只有十五万荆襄兵马与七万宛洛的岳家军。
潼关地势险要,四十万兵马根本无法铺开。
当杨陵决定先取秦川之后,随即命吴候沈诚领兵三万屯虎牢关,策应官渡战场与河内战场。
还有十余万兵马分别屯驻在宛城与新野等地,以防出现变故。
且不说四十万大军人吃马嚼,荆襄的补给线实难供给,若是从江东调又路途遥远,而且杨陵本来就没打算强取雍凉。
杨陵表面上起两路兵马一东一西夹击秦国,但关键的力量则是一柄刺向秦国后腰的利剑,那便是已经潜伏在义渠附近,由吕布与岳云麾下骑兵组成的上郡兵团。
杨陵端坐点将台之上,望着岳飞笑到:“鹏举,三军将士,孤就交给你了。”
杨陵话音未落,张三符带着一位锦衣卫从杨陵身后走出。那锦衣卫手中端着一个玄鸟纹红色布帛衬底的托盘,而托盘中则是一枚金色的虎符。
岳飞按剑而出,冲着杨陵拱手道:“岳飞领命!必取长安!”
杨陵笑着微微颔首,而张三符则从托盘中取出虎符,恭敬的交给了岳飞。
岳飞接过虎符,将虎符握在左手之中,右手拔出腰间佩剑声如洪钟的下令道:“三军听令!准备攻城!”
“诺!”各部将官纷纷拱手。
背着令旗的传令骑士奔下点将台,跨上战马向着各部军阵四散而去。
“准备攻城!”
“准备攻城!”
······
大风乎至,舞动了战旗,也将楚军沉闷鼓声吹向了潼关城头。
常遇春双目微微眯起,只见楚军庞大的军阵之中,两翼分别有一支兵马结阵而出。
一旁潼关副将杨大眼望着随着军阵缓缓而来的战旗说道:“都督,这两支三千人的前军左侧似乎是岳飞军中的悍将牛皋与周仓!”
常遇春冷笑道:“潼关背靠关中,粮草充足,更兼潼关天险。有四万悍卒驻守,杨陵就算有百万大军,也休想从老子手里抢走潼关!”
“长安的粮草昨日为何还未到?以往不都是每月初一送来吗?”
杨大眼邹眉颔首道:“不如先用潼关储备的粮草?末将遣人去问问,兴许就在这两日了。”
常遇春怒道:“大战方起!潼关的粮草不能轻动!督粮官是何人?!本都督定要赏他一顿鞭子!”
常遇春此言一出,更在杨大眼身后一名身穿低阶官服的青年不禁心头一紧。
杨大眼转头冲着那青年官吏问道:“杜甫!大军粮草都是你与长安交割,那督粮官叫什么来着!”
杜甫满头大汗的拱手道:“李···李白!李太白!”
杨大眼一愣,有些愠怒的喝骂道:“老子问你那督粮官叫啥,老子一张大黑脸,哪里白了?!”
杜甫连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督粮官名叫李白,字太白!”
秦岭巍峨,不知是什么猛兽惊起一群乌鸦飞过潼关。紧接着如飞蝗的箭矢与巨大的投石向潼关城头飞来。
“防御!”常遇春拔出腰间宝剑大喝道。
而就在此时,潼关西面二十里处,郁郁葱葱的秦岭北侧的潼关古道之上,残阳之下,长长的辎重车队晃晃悠悠往潼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