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燕国来使(1 / 2)
龙朔五年(196年)八月,杨陵的北伐大军抵达洛阳,与岳飞的兵马会合之后却并没渡河北上,而是在洛阳大营修整了整整一个月,直到秋风渐凉,四十万北伐大军才从孟津渡过黄河进入河内郡。
只是行进不过两日,却又停了下来。
浊浪滔天,奔涌的黄河水在太行山南麓相遇,冲击出一片河谷平原,此地与洛阳隔河相望乃司隶要冲河内郡。
河内郡物产丰盈,多世家大族,其中河内温县司马氏便是河内首屈一指的望族。
兵卒操练之声驱散晨雾,绵延百里的营帐依黄河而建,如同一道清澈的河流与黄河同向绵延至天际。
大营辕门之外,一身红色官服的司马懿俯身拂去云履上沾染的寒露,又正了正头上的乌纱冠面带笑容的望着远处缓缓而来的燕国使团。
看清燕国的使节团后,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愕然随后便消散在和煦的笑容中。
燕国的这支使团只有两人,领头一人身形高大,面容刚毅,胸前残破的胸甲上有干涸的血渍,健硕的双臂擎着那面残破的白黄边黑字的【燕】字旗。
另一人身着五品官服颔下短须花白,虽然面有风霜之色但眼神坚毅气度从容,手中的符节在秋风中随风摇动。
司马懿望向两人身后,没有车驾,没有护卫的兵卒,没有随从,只有这一文一武,一面旗一杆符节。
“燕国正使!陆游!为幽燕六十万黎民,求见天子!”陆游目中含泪,语调微微颤抖,冲着司马懿拱手道。
在王虎的掩护下,亲信郑龙护卫着陆游从蓟县杀出重围,此后东躲西藏几度命悬一线才到了河内。
此时的陆游心情激荡,他非常清楚杨陵的过去,只要杨陵得到燕国求援的国书,一定会救援。
只是数月前派出的使节都没了音讯,无奈之下,身为燕国尚书右丞的陆游便决意以身犯险。
落日西沉,张三符进入沈诚的大帐眉头紧锁似有一些心事。
沈诚离案而起,开门见山的问道:“陛下见了陆游吗?”
张三符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沈诚微微一愣,问道:“为何?”
“陛下病了。”张三符端起案上的茶盏一饮而尽,随即有些惊讶的望着沈诚问道:“我靠!你在军中饮酒?!你不要岳飞把你砍了?别以为你是王爵他不敢砍。”
沈诚苦笑着摆了摆手道:“我现在就是闲散人员,除了本部的玄甲骑,我也不带兵啊。”
“陛下的病不在河内吧。醉了醉了,哈哈······三符兄乃陛下近臣,还得多劝劝陛下保重龙体。”
沈诚忽然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摆手借着酒意掩盖失态,而张三符却并没有转移话题。
张三符幽幽的说:“子龙将军的凉州军半月前已经至塞北入了雁门,延昭将军的杨家军也出了太行离开了壶关。”
“邺城空虚,只有关羽带着一万兵马驻守。陛下······陛下之疾不在河内,而在幽州啊。”
沈诚摆了摆手,帐内侍候的两个甲士躬身行礼后便退出了营帐。
他叹了口气说道:“老张,首先这已经不是游戏了,这是真实存在的世界。”
“那么,杨陵就是真正的帝王,这一点,你比我清楚。”
“不放任刘备消灭王虎,不坐看满清攻破北平,他如何安置王虎、齐皓这两个有功之人?”
“我本来一开始就跟着杨陵,从来没有独立成为一方势力。”
“这两哥们可比我危险,齐皓当年在并州北方打的匈奴抱头鼠窜,是名副其实的北地王。”
“王虎就不用说了,那可是当年和咱陛下从黄巾打讨董的人,麾下精兵强将,纵横幽燕。”
“你软禁他们,落人划柄,为后人所唾弃。要是杀了他们,河北之地肯定是处处叛乱,烽烟四起。”
“还不入让他们去死,然后打着为忠臣复仇的旗号顺势平定北方。 那燕国的那些兵卒,一定感恩戴德,拼死效命于阵前。”
“唉唉唉····醉了醉了,上了年纪,这点酒都喝不了。陛下雄才大略,心系万民,我小人之心了。哈哈···”
沈诚带着醉意的嗓音有些沙哑,声音也有些含糊不清,但张三符却听着真切。
张三符起身淡淡的说道:“沈兄既然知道陛下是千古帝王,就不该有这些污言秽语。”
“以后少喝酒吧,告辞!”
出了沈诚的营帐,并无睡意的张三符百无聊赖的带着四个锦衣卫在营中行走思量。
张三符也知道,派出一切不利于山河一统的因素是正确的。
但王虎与齐皓以这样的方式谢幕,实在令人扼腕。
就在此时,身侧的营房那传来一阵兵卒的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