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已久(1 / 2)
第244章 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已久
晋阳是历史名城,最早出现在史书中记载是公元前五百年左右,曾经是战国时赵国首都,秦汉时又都是太原郡的郡治所,也是并州的州治所。
晋阳,是无可争议的并州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晋阳繁荣程度自然是上党壶关所不能相比的,这里的宅邸宽敞明亮舒服,让初来晋阳的蔡昭姬就有在家的安逸感,当然有夫君刘和陪伴身边,才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持。
这些年一家人跟着父亲蔡邕颠沛流离,记忆中总是不停的搬家,出嫁后也是如此,从雒阳到河内怀县又到上党壶关,现在进了晋阳,看样子终于能安稳些时日了。
蔡贞姬也有八九岁了,个头窜高许多,瘦瘦溜溜的,不像从前那般淘气,文静许多,见了姐夫还有几分腼腆。
蔡夫人对远在几百里外的蔡邕放心不下,时不时会提起,总说要是陪着他一起去长安就好了,还能对他有个照应。何况董卓素有恶名,蔡伯喈与他共事,岂不是如伴虎狼?每每说到这里,蔡夫人总会落泪。
刘和就会安慰她说,小婿在外舅身边安排有得力人手,忠肝义胆,武艺高强,足以保护外舅的安全,尽管放宽心。
再说董卓很多方面都需要仰赖外舅的贤名,绝不会伤害外舅的。
蔡昭姬、贞姬姐妹再劝劝她,她就会宽慰许多。
刘和神池会盟,坐稳了太原,便往长安派遣使者。一是向朝廷汇报并州这清剿匪寇、安抚外族的成果,二来就是向朝廷表功替麾下表奏官职,这才是派遣使者的重头戏,否则部下跟你打生打死又图个什么。
晋阳距离长安路途遥远,使者往返需要很多时日。
刘和当然不会等长安的安排调动,便继续按照既定计划,把势力往并州各处渗透。
贾诩的校事处对情报获取方面有很多作用,刘和下令增加对校事处的投入,钱粮和人员都比在雒阳时增加数倍。
战争的胜利与否取决多个方面的条件,但精准而及时的情报,往往会在战场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绝对要重视起来。
因为最近数月都在忙碌并州的事情,霸郎军的中军幕府依次迁移河内、上党、太原三地,也有一阵没有接到幽州刘虞那边的信了,刘和对他还是很挂念的。
众所周知,刘虞与下属奋武将军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已久。公孙瓒实力渐大,获封奋武将军、蓟侯后愈发骄矜自傲,根本不把刘虞的命令放在眼里,两人矛盾到了针尖对麦芒,几乎不可调和的地步。
究其根本是两人对幽州的治理理念的问题,没法融合。
刘虞对幽州周遭鲜卑、乌桓等外族的策略是怀柔安抚为主,和平共处,通商种地农耕采矿,安居乐业共同富裕,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公孙瓒的策略正好与此相反,他视鲜卑、乌桓等外族为仇寇,非灭之而后快不可。对待外族他是强硬到底的鹰派,绝无调和余地。
但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刘虞的政策确实起到很大效果,因幽州局势的安定,使青州、徐州等中原战乱地带的流民百姓因避乱而迁徙到幽州,几年间有百多万人。
公孙瓒虽是世族之后,可因庶子身份低贱,而不得世家看重,他的功名全靠砍外族脑袋积累起来的,身为边地武将,他要想加官进爵就只有走战功的路子,一旦局势和平,他的战功经验将从何而来?
从这个立足点去考虑,所以公孙瓒和刘虞的政策对着干,阻挠和谈,暗杀外族使者,纵兵劫掠百姓等等行径,就都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