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不惹点儿事儿,浑身难受(2 / 2)
朱元璋微微点头,不过面上却始终挂着一丝不悦。
“刚刚你说的那些,虽然有些道理,百姓确实能获得一些好处,但也只不过是蝇头小利。”
“而获利更多的还是商人,他们从中获得的利润,想必很可观吧?”
平心而论,朱元璋出身贫寒,最能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
所以在登基之后便制定了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
将商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商人流动性过强,为基层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其次,朱元璋还实行了海禁政策。
当然这其中,其实还有一个他选择重农抑商最重要的原因。
当初起义军三足鼎立,其中之一的张士诚靠什么发的家,贩卖私盐。
说白了就是盐贩子,奸商。
人家奸商有了钱就有资本造反,所以他自然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张士诚。
这仅看他不断打压沈家,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皇爷爷说的不错,在经商的过程中,获利最多的,自然是商人。”
“但商人是拉动整个时代进步的桥梁,不可或缺。”
“就好比我让人进草原做生意,抛开商人的利益不提,百姓能吃上好肉,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提高了,所以此事的方向绝对没错。”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商人获利太过,那便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户部尚书何在?”
朱雄英突然一声大喝,惊慌失措的户部尚书闻声赶忙站出来。
“如今我大明的商税是多少?”
自明朝建立开始,便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甚至渐渐忽略了商业的存在。
为了体恤百姓的不易,统治者一再降低农业税,如此自然就缩减了财政收入。
如果仅仅只是收入有限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收入有限和支出庞大碰到了一起。
无论是朝贡贸易还是藩王群体,都让明朝流失了大量的资金。
以致于后来清军入侵,内忧外患问题重演,朝廷没钱培养军队,只能任凭明朝听天由命了。
“三十税一!”
户部尚书回答道。
据历史记载,明朝初期的商税是极低的,只不过三十税一而已。
如果想要实现长久发展,只凭借这点税收,和一群穷苦老百姓紧衣缩食的粮食,显然不够。
但是明朝过于抑制商人发展,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商税体系,税率也极低,明朝的税收主要还是由农业支撑的。
到了明朝中后期开放海禁,珍贵的商品远销海外换取了大量白银。
原本以为可以凭借白银流入充盈国库,但由于商税体系的缺失,白银最终也没有为中央财政带来任何助益。
“你感觉如果将商税改成,一十税二如何?”
众文武百官闻言,纷纷被惊的目瞪口呆。
这个家伙要不惹点儿什么事儿,他似乎就浑身难受。
从三十税一,到一十税二,你这整整给人家涨了六倍。
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
这就好比,原来人家挣三十两,其中一两交国库,剩余二十九两都是自己的。
可现在呢,人家同样挣了三十两,可最后到手的只有二十四两,有六两都打了水漂。
这谁乐意?
到最后商人来个集体罢工,这岂不是要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