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朱元璋的底线,不能涨价(1 / 2)
看着众人渐渐远去,沈旺冷冷一笑,似乎并未将刚刚对方的威胁放在心上。
究其原因,只因他心中早已有了对策。
准确的说是,朱雄英早已经给他想好了解决方案。
想当初,朱雄英来沈园要那两百万两时。
沈旺拿五十万两,换了一个去草原做生意的法子和通行证。
又用五十万两,解决了运输中马匹的消耗。
而那最后五十万两,换来的就是眼下这种……
朱雄英:“如今沈家在各地的商铺都是如何管理的?”
沈旺:“每个月对所有商铺的业绩进行汇总排名,赏优罚劣。”
其实莫说是沈家,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大部分商家也都是这种经营理念。
他们每个商铺又或是连锁店,都有各自的考核绩效,到月底由总部统一进行排名,赏优罚劣。
可一旦出现如今应天这种局面,其他商铺不但不会主动帮忙,甚至还会从中作梗。
毕竟即便我业绩再如何不好,只要有比我更差的,那我依旧是好的。
朱雄英:“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各自为战的弊端?”
“例如一方出现货物紧缺或是库存积压,其他店铺只会袖手旁观,甚至乐得看对方笑话。”
“但这并非是人的错,而是制度的问题!是你考核机制的问题!”
“因为即便有的商铺出人出物,帮其他商铺经营,最终自己管理的店铺,也不会获得丝毫业绩,反而到了月底排名,自己还会给大家垫底。”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转变以往固化的经营理念和考核方法。”
“实现互联互通。”
“例如粮铺,有的粮铺借助地理和自身优势,善于收粮,而有的粮铺则善于卖粮。”
“我们只需要做到均衡各方,收粮的你只需要多收粮,将自己积压的余粮转移给其他店铺,最后获得这部分商品销售的六成利润。”
六成利润这比之自己销售所得的十成,看似不多,但总好过没有业绩。
而销售方,平白损失六成利润,这从表面看有些得不偿失,但他们所接受的可并非只是一方的支援,所以算下来,依旧是他们获利最多。
当然不管他们怎么算,货物卖的多了,最终的受益者,肯定是沈家。
“有利可图,这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会被带动!”
“那些善于卖粮的,你只管将自身优势最大化,疯狂卖粮,至于货源,只要你能卖,就会有许多家店铺源源不断的给你送。”
“最终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利益最大化。”
“而且这乃是大家自发的追逐利益的行为,远比你强压着他们去做什么更高效。”
当初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沈旺并没有太多的感触。
直到今天,他才彻底意识到了这种办法的重要性。
从而也是由衷的佩服朱雄英的远见。
试想一下,有了这种互联互通,凭沈家遍布大江南北的产业,别说供给一个应天,就算是三个五个都不成问题。
而这期间,他几乎什么都不用干。
只需要静静的,看着大家高高兴兴的干活,看着大家疯狂的为自己追逐利益。
“其他地方的粮食,大概什么时候能调度过来?”
闻言,一旁的粮铺管事赶忙回应。
“如今我们在各地的商铺早已得到消息,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预计第一批现在已经快进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