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朱雄英的自杀式报复(2 / 2)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朱雄英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与此同时,朱雄英则突然看向一旁的礼部尚书詹徽。
“命你即日起在礼部组建通政司,负责刊发发行《大明时报》。”
“什么东西?大明时报?”
“邸报咱听说过,这“时报”又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一脸不解。
“邸”本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
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故此有“邸报”之称。
“邸报”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起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后来到了唐朝,又出现了《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
而到了宋朝,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认命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
“时报就是适时及时的邸报,比邸报试用范围更广的邸报。”
“它里面可以包含民生,政事,也可以发表一些人文趣事,每天发行,供百姓购买翻阅。”
“当然眼下我们用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布所有商铺中货物的售价。”
“以此帮百姓进行对比,帮百姓选择更合适的商品,给商户们制造价格压力,逼得他们无法团结,逼得他们不得不内斗。”
在以往的销售模式中,如果只有一家商户突然降价,百姓消息闭塞,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掀起大的风浪。
而其他商户也能借助消息传递的这个空挡,卖出几件高利润的货物,获得一些生存空间。
最终到底是降价的挣得多,还是高利润带来的回报更高,这还真不好说,只能说这是流量与利润之间的博弈。
但眼下有了大明时报这免费的宣传,那结果几乎就显而易见了。
因为只要有人降价,那瞬间就能传遍大街小巷,你不降价那你就毫无立足之地。
这哪里是推一把,简直就是将商户们往火坑里推呀!
但很快朱元璋就又意识到了其中的弊端。
“如此一来,那沈家的价格岂不也要一降再降,那他们岂不是也挣不到钱了?”
毫无疑问,沈家作为大明最大的富商,此法一出,那他们必然首当其冲。
“谁让他们不跟我商量就开口捐款三百万两的!”
“这一回,我就让他们长长记性。”
朱雄英一副得意洋洋的说着。
这顿时引得朱元璋一阵唏嘘。
此刻在他看来,朱雄英这何止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简直就是自杀式报复。
毕竟他手握沈家的家主令牌,早已成了沈家幕后的掌权者。
张士诚确实不会再出现,可你的小金库也没了。
这样做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