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吓尿了的韩王(2 / 2)
大隋,大兴城。
在杨广的计划之中,五十万大军伐高句丽,或许不会顺利,也应该不会连边境都推不进去。
可事实往往与想象不同。
大隋同高句丽,虽是接壤,可南北差异极大,隋军将士难以忍受炎热天气,想要抵挡大元赞助高句丽的强弓劲弩,又必须穿戴厚甲,一来二去,不过一旬时日,就有上万士卒接连病倒。
其中不少人,是在攻城的时候坚持不住,阻碍了攻城。
统兵元帅罗艺无可奈何,只能放慢攻势,一点点退进,气得隋帝杨广暗中连发数道皇令喝骂他无能,若不是临阵换帅太过影响军心,他都想让罗艺滚回大兴城了。
“陛下,喜报!”
门外,有太监声音传来。
伏案观阅军报的杨广闻声抬头。
“什么喜报?”
他扭头看向李公公。
“陛下稍等,奴才为您拿来。”
李公公立刻拱手,说罢离了御书房。
到了门外,李公公冷脸拦住报喜的老太监,从对方手中抢过书文,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
“陛下,喜报!”
李公公小跑进了御书房,赶忙来到杨广身旁,双手捧起书文奉上。
这是一封军报,其上所述,罗艺派遣骑兵绕后高句丽,吓得高句丽韩王撤了五万边军回护平壤城,又言少了五万高句丽精锐步卒,或可在一月之内踏破高句丽防线,挥师杀奔高句丽的国内城。
国内城杨广知道,乃是高句丽三京之一,其内虽然没有高句丽韩王,却是高句丽最中心的大城,乃是军粮转运之处,若是能拿下此处,则高句丽边境守城都将断粮,再难阻挡大军兵锋。
“好好好!”
杨广连道了三声好。
他哪儿知道,罗艺所说的功勋,乃是大夏霍去病所铸。
只是前线受阻,又恰逢罗艺听得斥候回报,言明高句丽因大夏冠军侯的原因,撤了五万精锐回平壤驻防,这才谎报功劳。
“替朕发令前线,赞扬罗帅之谋!”
“是,陛下。”李公公笑着离去。
“哦对。”
杨广喊道。
“夏天子不是来信,说要让高句丽见识大夏之威吗,替朕将此封喜报传给夏天子,让他也见识见识我大隋将军的谋算!”
“这……”
李公公小心问道:“陛下,既要传信,那西南八城,是否一同割给大夏?”
“朕准了,你去命人拟旨吧。”
杨广摆手道。
等到李公公离去后,杨广翻开喜报,又连看了两遍,这才不舍放下。
时过境迁。
大隋派来交接的将领,赶到了大夏燕王府。
而诸葛亮,也在隔日来到燕王府内。
“见过卧龙先生。”
燕王府内,诸葛亮刚一踏入议事大厅,就见满堂武将纷纷站起,对他拱手行礼。
“燕王,卫侯爷,诸位将军快快请坐。”
“卧龙先生快请上坐。”
燕王指着主座道。
诸葛亮点点头,来到主座前坐下,转头再看,只见一位位将军脸上写满了紧张。
他心中轻笑,倒也不奇怪。
此次奉命而来的将军有许多,既有卫青这等已经封侯的大将,也有刘关张这等没有多少功勋的小将,可无论是谁,都只是接到命令前来,后续要做什么,怎么做,都是一无所知。
让人闲上几日日,不会有什么想法。
可一连闲上一月有余,是个人都会胡思乱想。
“卫侯爷,霍侯爷还没回来吗?”
听见诸葛亮问自己,卫青怔了一下,立刻答道:“去病尚未回返,不过我已经收到军报,或就在一两日吧。”
“好。”
诸葛亮点头,又看向燕王朱棣。
“王爷,大隋的人到了吗?”
燕王也愣了下,暗道这卧龙先生也太会卖关子了。
“大隋来了个将军,说是要将大隋江南的八座城池割让给我大夏,可那里乃是百战之地,经常有突厥肆虐,不好防守,我只让他等候,已经传信给陛下了。”
燕王笑着说完,心中忽地出现一个念头。
陛下派遣这么多悍将来此,莫非是为了接收大隋这八座城池?那可是八座无底洞啊!
他吞了口唾沫,望向诸葛亮。
诸葛亮笑而不语,开口道。
“既然如此,麻烦燕王将大隋来人领来吧。”
很快,一名面无表情的隋将来到厅内,看见左右这么多人,他眉头微皱。
“敢问将军,可是隋帝让你来的?”诸葛亮问道。
听见说话声,隋将转头望去,只见一名谋士打扮的青年手握羽扇,笑望着自己。
“正是。”
隋将拱手答道。
“陛下让我带领大夏燕王前去接收八城。”
他扭头看向燕王。
“不知燕王何时动身?”
朱棣心中不愿,却又左右两难,只得再度看向诸葛亮。
“呵呵,将军请回吧,八城我大夏自会接手,其内守军,我大夏也会奉还。”
“哦?”
隋将心中暗喜,立刻应道。
“既然如此,那便麻烦先生,本将告辞。”
隋将转身离去,速度之快,像是害怕诸葛亮反悔将他追回。
事情已定,朱棣就是想劝,也无从言讲。
他叹道。
“卧龙先生,陛下真想要西南八城?”
朱棣封地在大夏西北,距离大隋西南八城相隔不远,自然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
他知道,其余将领却是少有听闻。
话音刚落,就听见有人问道。
“卧龙先生,什么八城啊,大隋想要给咱们割地?”
诸葛亮转头看去,见是张飞开口询问,笑着解释道:“西南八城,同大唐接壤,却地势平坦,屡屡被突厥当做驰骋马场,转道进攻大唐。”
“明白了。”
张飞似懂非懂点头道。
他素来不沾谋算,只管冲锋陷阵,其余将领中却不乏聪明之辈,闻言皆是惊愕。
“卧龙先生,你的意思是,我等要去接手这片百战之地?”
杨家老太君惊道。
“不是接手,是防守。”
诸葛亮站起身,对众人道。
“众将听令!”
包括燕王朱棣在内,厅中将领纷纷起身,对诸葛亮拱手应道。
“末将在!”
“奉陛下口令,城外大军即刻开拔,赶赴西北,接手镇南、平津、百乐等八座城池!”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