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心怀天下,何必推辞(1 / 2)
苏州书院的茶厅里,院首赵仙林正在款待萧宁。
距离刚刚横渠四句的问世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但是赵仙林的情绪还没有平复。
对于读书人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便是终极理想,做到任何一点,都得成圣。
他赵仙林的名字里虽然带个仙字,却不是不食五谷的仙人,也有七情六欲,所以也想成圣,甚至于,越是像赵仙林这样的人物,不贪财,不贪权,那就肯定贪名了。
不贪名?不可能。没人能跳出红尘名利,赵仙林若是能跳出去,那就不会做书院院首了,而是效仿老子,骑牛出函谷关了。
所以萧宁说出的横渠四句,简直说到了赵仙林的心窝子里。
但是他虽然门下弟子众多,富有名望,但是距离横渠四句的境界还很遥远,单单为往圣继绝学都做不到。
何为为往圣继绝学?
继承并发扬光大圣人们的文化思想!
自儒道创立至今,数百年的历史,出了多少大儒,早就把思想翻来覆去炒了又炒,越往后,越难越发扬光大。除非可以另辟蹊径,从儒道中走出新的路。
而赵仙林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他感慨啊,心情无法平复。
萧宁看出了赵仙林的感慨,所以不动声色,说道:“赵院首,此次登门,本王有事相求!”
赵仙林回过神来,道:“凉王殿下客气了,请凉王殿下指示。”
萧宁说道:“我想请赵院首出身,担任本王幕僚,其次,想请赵院首为本王引荐一些治世之才,为本王所用。”
赵仙林一听是这事,立即委婉道:“草民一直教书,何德何等能让殿下如此信任?当初先帝下旨,命草民担任礼部尚书一职,草民有感能力不足,愧对先帝信任,所以拒绝了。”
这个老家伙抬出了先帝,意思很明确,先帝让我做官我都不去,凉王你觉得你能胜过先帝吗?
萧宁喝了一口茶,给了李纯一个眼神,李纯立即拿出一本册子,放在了桌子上。
紧接着,萧宁道:“本王知道赵院首一心治学,所以本王请赵院首做幕僚,也是治学方面的。”
“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继绝学,谓缵述道统;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赵院首,心怀天下,何必推辞呢?”
说罢,萧宁拍了拍桌子上的册子。
赵仙林忍不住看向册子,下一刻眼瞳收缩,只见册子扉面写道:“五年义务教育”!
下一刻,赵仙林连忙翻开册子,开始浏览。
这就是萧宁说服赵仙林的办法。
对一个国家而言,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啊。
大秦的识字率非常低,所以权势都控制在读书人手中,并形成了阶级集团。
而想要打破阶级集团,将权势控制在朝廷手中,那就必须把读书权从阶级集团手中夺回来。
当然了,萧宁非常清楚,一旦推广义务教育,那就得罪了全国阶级集团,必会遭受可怕的报复。但是萧宁并不担心,他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徐徐图之。
赵仙林看完义务教育的计划,陷入了沉思。
他也明白自己一旦触碰这方面的事情,会立即成为那些权势的公敌,可以说非常危险。
但是…但是…但是架不住这件事背后的意义啊。若是真做成了这件事,那还真是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啊。
就当赵仙林犹豫时,萧宁说道:“此事重大,需要徐徐图之,不可一蹴而就,本王需要像赵院首这样的大儒帮忙。这是造福天下的壮举,将来百姓会铭记赵院首的功绩,历史也会记载赵院首的功德…”
萧宁这番语重心长的表达,终于让犹豫的赵仙林拿定了主意,当即起身拱手拜道:“凉王殿下不嫌草民粗鄙,草民愿为殿下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