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卖完枸杞卖话本,终于赚到银子啦(2 / 2)
他爹皱着眉,非常的不赞同,哪怕今日赚了钱也不能这么花,“怎么还要瓜子了,你若是想吃我明儿去陈二叔家买些,三文钱能买许多。”
“爹,您啊就安心坐这喝茶,我心里有数。”
见宁繁这么笃定的样子,宁二也不再说话,怕说多了别人听见笑话他们穷酸样,却觉得回去后要跟繁哥儿好好说道。
宁繁不是会为了几文钱委屈自己的人,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若是活的不舒心还有什么意思?
小二很快就端着茶水跟瓜子上来了,“客人慢用。”
大堂的布局有些像是现代的剧院,说书先生面向着茶客,声音抑扬顿挫,时不时冒几句或文邹邹或慷慨激昂的话,很能带动情绪。
这个时代没有戏曲,但已经有了雏形。
比如这位,讲的是官宦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官宦小姐与穷书生偶然相识互相爱慕,却并不被家族认可,经历磨难,最后穷书生考上状元迎娶小姐,有情人终成眷属,与西厢记如出一辙。
宁繁倒是没太大的感觉,毕竟这类故事在现代早就被演出了花来,但显然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古人是很喜欢的。
比如他爹,此刻已经被故事所吸引,讲到坏人使坏他会义愤填膺,而讲到情深处,还有感怀的妇人暗自落泪,说明这类话本还是很有市场的。
但缺点就是剧情单一,没有给人太多想象的空间,很容易腻味。
一场终,并没有太多的人打赏,说书先生脸色也不大好看,下场休息去了,而茶馆里的人也渐渐少了。
“这《玉娘记》都不知听过几回了,怎么也没个新鲜的话本。”
隔壁一位富态的老者摇摇头,桌上摆着不少糕点与蜜饯,显然是这里的常客。
一个路过的客人闻言道:“半闲居已经许久没有新话本了,来来去去也就那几个故事,我也听腻了,不过我听说燕子街的春和楼里最近出了新的话本子,那叫一个精彩,明儿我就去那里听听。”
“你是说真的?说来我也许久没去春和楼了。”
“自然是真的,我堂兄已经去听过了……”
这是来砸场子的?但他的话确实也吸引了不少人,小二听见这话脸上的笑都僵了,眼见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连掌柜的都不得不出来。
“诸位客人放心,松竹先生的新话本已经着手写了,过几日便能讲,请大家稍安勿躁。”
好不容易安抚了客人,背着人时那眉头皱的都能夹死苍蝇。
不能推陈出新注定会被市场抛弃,想要吸引得住客人,就得有新鲜东西,但古人识字的没几个,想象力更是少得可怜,但这一出却给宁繁提供了新思路。
他叫住小二问道:“不知店内可收话本子?”
小二一愣,随即笑道:“自然是收的,客人可是有话本,快随我去见掌柜与先生。”
那殷勤与迫切的态度也证明了宁繁的猜想,半闲居此时的处境恐怕不大好。
他们被请进了内堂,不一会掌柜与松竹先生就来了,见到宁繁与宁二寒酸的穿着,掌柜的还好,那松竹先生却是冷着一张脸。
“乡下农人会有什么好的话本,竟然还敢框我来!”
读书人大多有些气节,毕竟古人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哪怕是连个童生都没过的宁耀祖也是看不起自家人的,更别说村里的泥腿子。
宁繁懂,所以也没计较。
“先生不如先听听我的故事再下定论,若是不好再走也不迟,左右先生是不会亏的。”
掌柜的也拉住他,“先生,这位小兄弟说的在理,不如就先听一听。”
别人的话可以不理会,但掌柜的话还是得听得,“那我就听听你能说出什么花来。”
松竹先生哼了声,坐在椅子上不再搭理宁繁。
掌柜倒是和颜悦色,笑着问道:“不知这位兄弟如何称呼?”
店铺掌柜在宁二眼里已经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了,他拘谨道:“我姓宁,这是、是我家大郎繁哥儿。”
“原来是宁兄弟,幸会。”掌柜的叫了茶水,让两人入座,才又道:“不知宁兄弟的话本是什么故事,若是真的好,我愿意买下来。”
“我这也是听山中一个老人说的。”
在现代宁繁也为了生计忙碌,并没有时间追剧刷小说,也只有一些被反复播放的经典电视剧还记得,但也并不是都能拿出来讲的。
比如创下播放世界纪录的西游记,也并不合适,大闹天宫之类的情节太具有影射意味,作为一个平头百姓还是不要去触碰高压线的好。
所以宁繁准备讲的是——《白蛇传》。
这类志怪传说一直都受人追捧,又是爱情故事,是最容易被人所接受的。
宁繁娓娓道来,将一些记忆模糊了情节去掉,换上一些更符合现下背景的剧情,轻松将三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土包子给镇住了。
掌柜听得连连点头眼神放光,而不拿正眼瞧人的松竹先生也换了一副态度,目不转睛看着宁繁,那架势恨不得把人给生吞活剥了。
宁繁讲了一半,见时机差不多就停了下来,捧着茶碗喝茶,而对面的人显然急了。
“接下去怎么样了?”
“宁小兄弟你怎么不说了,白娘子后来怎样了?”
宁繁笑眯眯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松竹先生顿时大惊,“别别别……”
“先生,我讲的是故事,写话本这活还得你来,一次性说那么多你也记不住。”
胃口吊起来才能继续往下谈。
“这……”松竹先生既想听接下去的故事,又怕记不住前面的恨不得现在就回去写下来,一时两难。
还是掌柜的上道,当机立断:“小兄弟,一两银子买这个话本可行?”
“掌柜觉得我这个故事如何?”
“自然是极好的。”
“比起《玉娘记》呢?”
掌柜的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宁繁的意思,白蛇这类精怪故事闻所未闻,但却非常精彩更加吸引人,这样一来不但能留住老客,还能引来新客人,更重要的是能打压竞争对手,比如春和楼。
掌柜的咬咬牙,“五两银子,这已经是非常高的价钱了,宁小兄弟觉得如何?”
见宁繁同意,掌柜的松了口气,“先给小兄弟二两银子,等松竹先生写完还请小兄弟来过目,等写完全本,再付剩下的,只是得立个契书,这个话本便不能再卖给别人。”
花五银子买断一个能流传千古的故事是不划算的,但形势比人强,况且他也只是负责动口,动笔润色这一块他并不行。
宁繁点头同意,约好了后天再来,而对于秋梨膏掌柜的也十分感兴趣,以二十五文一竹筒的价格买下,并约好看售卖情况再拿货。
一下子入账二两银子并一百七十五文,宁繁乐开了花,面上却一点都没显露,越发让掌柜的觉得他是个做大事的人,不敢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