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镇压天地会(2 / 2)
朱一贵的起义一时震动了朝野上下,康熙皇帝急令南澳总兵蓝廷珍渡过台湾海峡,入台剿匪。
蓝廷珍进入台湾,会同台湾各路大军,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就攻入朱一贵据守的安平,打败了朱一贵的起义军,活捉了朱一贵。
朱一贵被俘后,昂然不屈,拒不低头认罪,最后被押解到北京。
在北京的刑部审讯室里,刑部官员问朱一贵:“你一介草民,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有何目的?”
朱一贵平静地回答说:“别无他意,就是想光复大明江山。”
朱一贵在刑部审讯完,不久后就被凌迟处死。但对朱一贵的下属,康熙皇帝并没有滥杀无辜,却采取了极为稳妥的处理办法,只要他们低头认罪,就既往不咎,被看做是良民,不予追究责任,放他们回家。
其实,朱一贵的失败在一开始就成了定局。他的队伍人员成分复杂,虽然有一些光复大明的仁人志士,但是更多的是贪图非分富贵的人。他们没有一定的奋斗目标,只是一时的热血沸腾,为了那些空中楼阁,自我陶醉的名号。
没有多长时间,起义队伍内部就开始自相残杀,大大削弱了有生力量。再加上他们对起义认识的局限性,很快就被朝廷的军队打败了。
当然,这些道理朱一贵至死也不会明白的,因为他的思想达不到那个高度。
虽然这次起义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被朝廷镇压了,但是康熙皇帝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却颇费了一番周折,一直到年底才处理妥当。
对于在镇压朱一贵起义军的过程中,放弃台湾,逃离到大陆的各道府州县官员,一个也不留,统统严加惩治,判刑入狱。
台湾知府王珍虽然畏罪自杀,但是对他的处理并不因为他的自杀就不予追究,而是开棺枭士,以儆效尤。因为他的苛政暴敛是引发起义的导火线,他是咎由自取,罪不可赦。
康熙皇帝对有功的将士,颁发嘉奖令,加官进爵。同时宣布台湾的天地会为非法组织,取缔天地会的一切活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柴大纪当然知道这其中的要害之处,所以他把天地会改为添弟会,目的就是避重就轻,生怕乾隆皇帝深耕细挖,找出其中的破绽和端倪来,以免生出事端。
柴大纪把天地会改为添弟会,目的就是以绝后患,少生事端,以免以后给自己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是,柴大纪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自认为这样做,这会瞒住乾隆皇帝。可是,他真能瞒得住乾隆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