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柴大纪做了替罪羊(2 / 2)
乾隆皇帝没有接受福康安对柴大纪的弹劾。乾隆皇帝认为柴大纪和蔡攀龙可能在对待福康安上有些不尽福康安的礼节之处,被福康安憎恨,才弹劾柴大纪和蔡攀龙二人。
所以乾隆皇帝直接给福康安回复谕示,说:柴大纪能够坚守诸罗县城,五个多月不被林爽文匪寇攻陷,可见柴大纪对朝廷的忠诚,蔡攀龙能够积极协助配合柴大纪坚守城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们不可能犯罪。并且语气中含有谴责福康安的意思。
福康安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审饬,岂能善罢甘休,他接连又上了几个奏折,不断地弹劾柴大纪。
福康安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他为了能够把柴大纪打倒,打垮,打得他爬不起来,他就挖空心思地寻找柴大纪的犯罪事实。
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许多柴大纪在诸罗县城的罪状。他列出了柴大纪在台湾两年多时间里贪污受贿的具体数额。他说柴大纪在诸罗县城贪污营私,致使岛内府中亏空,入不敷出,而且库存银两去路不明。
福康安费尽心思地想要把柴大纪整垮,就接二连三地给乾隆皇帝上奏折。乾隆皇帝本来是不打算查柴大纪的,可是经不起福康安的软磨硬泡,又怕伤了福康安的进取心,于是采取了和稀泥的办法。他一面告诉福康安专心围捕,一面派和珅到闵浙地区,调查黄仕简、任承恩、常青和恒瑞的事情。
可怜的柴大纪,除了福康安弹劾他外,和珅又在他的身上狠狠地踩了一脚。
和珅借助福康安弹劾他的奏折,又推波助澜了一下,最终柴大纪成了常青和恒瑞的替罪羊,他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送上了断头台。
和珅接到乾隆皇帝的圣旨后,就奔赴闵浙地区调查黄仕简、任承恩、常青和恒瑞的事情。
和珅当然不能把常青的事情给抖搂出来。如果常青出事,他也可能会受到牵连,他和常青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和珅能作出这样的蠢事吗?!
可是和珅又不能不查处一点问题来,不然怎么向乾隆皇帝去交差。他走马观开花地看了一趟,想到了福康安弹劾柴大纪的事,心中就有了注意。何不移花接木,把常青等人的罪状扣在柴大纪的头上呢?这样,既解救了常青等人,又满足了福康安的心意,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和珅这样一想,就决定用柴大纪替代常青等人的罪状,把柴大纪送上断头台。
人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我说朝中有人好保命。一个柴大纪因为朝中没有人,就替别人顶包了。而常青又被和珅罩着,就万事大吉了。
世道就是这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此话真的是经典,说出了社会生存法则,说出了混迹社会的真谛。
你不要以为自己会打打杀杀就了不起,其实在人情世故面前,打打杀杀算不了什么。人情世故才是真真杀人不见血的双刃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