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江诚的牢骚(1 / 2)
有时候我觉得做交易很简单,我们在市场还有效的时候多做规律性交易即可。
在失效的时候不做或者重新找到新的规律,那也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就像这种节前的最高板,每次都会有人去博弈,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你们看每一次都是吃肉,那不证明这种规律就是有效的。
还有有些个股天然就是股性好,比如它首板之后一般都会有连板。
这种个股首板就可以去打板了,这也是很多资金的共识。要是厉害点半路看到有人点火,就可以去参与,因为很大概率会封板。
直到这种规律性被破坏,那时候就是这个个股转势的时候了。我们不再参与即可,等待下一支合适的票。
说实话我复盘了这么多支票,很多个股的股性都不好,可能某一波行情上来,但多是随机性。
更多时候还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个股,它们是常常有资金去运作的。
而且很多都具有规律性,认真去看看都能发现资金的痕迹。
比如点来月k和周k,在某个时间段它们就会被资金去炒作。比如交通运输的个股,每年的重要节日都会有资金去做。
炒的还是节日的预期,因为节假日会带动出行的数据。而交运个股很多都是高股息,在这种弱势的市场,高股息意味着资金的选择。
外资和内资,都会在行情不好时候往高股息的板块去避险。可以看它的板块指数,一路是往上的。
外资也是看重无风险套利的,就比如老美加息,它们就会流出去获取这部分息差。
理论上流动性是受周期的影响的,比如前几年就是大范围降息的周期,自然股市水涨船高。
这几年处于加息的周期,资金外流,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不会轻易改变。
孙少应该能明白,很多个股其实都受这种冲击。至少价值投资比较难进行,短线的投机要更佳。
然而监管的因素,又会抑制这部分,导致整体的不活跃。
说得有些偏了,但是还是想继续说下去。孙少、川哥,你们还是继续听下去吧。
以前咱们的市场是定义为融资市的,企业都是要通过上市获取融资。所以监管是配套融资目的的,也就是会抑制投机。
在上面眼里涨高了就意味着风险,散户会去接盘,把个股炒高了接盘的人就多了,股价很容易雪崩,散户就会亏钱。
所以之前有段时间2板就会监管,这也是为了限制波动,不想让散户承担风险。
然而他们忽视了有些散户是能够通过不断接盘获取利润的,这一部分散户也就成长为了游资。
老一辈监管的想法就是平抑波动,他们其实也不在乎市场有没有赚钱效应,只要企业能够融到资就可以了。
近些年很明显就会发现监管层有高人了,至少有那种懂股市的。他们会在行情差的时候适当放松监管,也会在行情过热时候上链子,锁住过火资金。
咱们这个市场天然就是只能做多的,这也意味着只能买上涨,没办法去参与下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