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拨乱反正(1 / 2)
天启皇帝在朝堂上的惊艳表现折服了内阁和满朝文武。
大明朝廷定下了对付后金的国策,历史在这里发生了改变。
朝堂上通过了孙承宗仍然担任蓟辽总督,督师辽东,并且给他加了太保,成为正一品的大员。
袁可立复任登莱巡抚,加兵部尚书衔,李邦华仍然是天津巡抚,加工部尚书衔。
命袁可立李邦华在登州和天津建立水师基地,适当扩大水师规模,增加大明军队的机动能力。
朝廷颁布重视武将培养的政策,在南北直隶和一十三个行省增设武举考点,增加武举选拔名额,在京师成立武官学院,教授武举练兵领军,排兵布阵,攻打和防守的知识,天启皇帝亲自担任武官学院院长,熊廷弼担任总教官。
原辽东巡抚王化贞因为用人失察,好大喜功,损兵失地被革去功名,发配崖州。
在南北直隶设立忠烈功勋祠,凡是为国牺牲的文武官员,军队将士均入忠烈功勋祠,永久享受香火,逢年过节由太常寺组织民间士绅,学堂学子和武官学院师生前往拜祭,南北直隶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中榜士子必须前往忠烈功勋祠拜祭。
任命老臣王象乾为宣大总督,整理宣府,大同,太原三个边镇的兵马,整肃军纪。
命兵部派出得力官员,整理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和甘肃镇的兵马,整肃军纪。
开通张家口边市,与北方各蒙古部落互市,以获得大批军马;责成太仆寺制定马政,鼓励北方适合养马的地方百姓饲养良种马匹,由太仆寺和兵部择优照价收购,只要农户能从饲养军马上获得很好的收益,将来一定不愁军马的来源。
今年秋季增加一场恩科,今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包括儒家的经世济用,兵学,刑名破案等实用内容,不再以八股文为主。
种种政策颁布,大明顿时一震。
本来改变科举的考试内容这种事,一定会招来文官和士林的反对,这些读书人可以找出千万条理由来驳斥这条政策,朝堂上也有文官当场提出反对意见。
但是天启皇帝说,朝廷并没有改变选拔官员的范围,还是从你们这些读书人中选拔官员,只是让你们多读点书,免得考上后当了官,却不知怎样处理政务,耽误了国家大事;况且今年还特意加了恩科,就是让更多的读书人获得金榜题名的机会。
最主要的是,国家现在处于生死存亡之紧要时期,必须选拔出更多有能力的官员,帮助国家渡过这段危险时期,等以后天下太平了,仍可恢复旧制。
这下没人敢反对了,你再反对就是置国家危险于不顾,只想自己的私利,这种人怎么能当读书人?
而武官学院的建立,更是神来之笔,皇帝亲任院长,那学生就是实打实的天子门生,可想而知,今年参加武举选拔的不知会增加多少。
实际上封建王朝对武将的管理相当困难,一不小心就会造就许多军阀,某个军阀来一场兵变,不是改朝换代就是国家大伤元气。
所以宋太祖赵匡胤来了个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干脆大开杀戒,把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猛将们杀了个七零八落。
最后宋明两朝都是重文轻武,用文官领导武官,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难免削弱许多。
可是为了避免武将成长为军阀,尾大不掉,朝廷也只能这么做。
在这种管理制度下的武将就苦了,经常会遇到外行领导内行,外行指挥内行,如果武将战斗力爆棚,功劳太大,可能会受到朝廷猜忌,惹来祸端,岳飞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