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因缘际会(1 / 2)
天启皇帝欲娶海兰珠之事,并没有跟内阁诸臣商议。
他觉得此事纯粹是用来离间科尔沁部落和后金之间的关系,科尔沁人只要脑子正常,就绝不会同意。
努尔哈赤替儿子皇太极求亲,布和只答应把十二岁的小女儿嫁给皇太极,把十六岁的大女儿养在家里,如果大明皇帝的求亲布和答应了,相当于啪啪啪的打努尔哈赤的老脸。
虽然现在的后金尚未具备入主中原的实力,但对阵大明一连串的胜利,足以证明后金军队那睥睨天下的战斗力,根本不是科尔沁部落可以抵抗的。
天启皇帝对原本的历史非常了解,后金就是在以后的两三年内驱逐了林丹汗,统一了整个漠南蒙古部落,从而实现了对大明京师的战略包围。
后金骑兵可以不用硬啃山海关这座坚城,从漠南蒙古迂回,整个长城北线都将面对后金骑兵的强大压力。
原本的历史,皇太极就带着后金骑兵一次次的越过长城,侵略大明北方,每次大明王朝都疲于应付,损失惨重。
幸亏这些建奴骑兵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一到六七月份,大明的暑热就让这些建奴难以忍耐,只能退兵离去,这一点跟他们的老祖宗北宋时期大金国的女真骑兵十分相似。
所以建奴发动作战一般选择在寒冷的季节,这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对寒冷已经非常适应,反而害怕夏天的暑热,用现代的眼光看,可能夏天气温高,各种细菌微生物极易繁殖,而卫生习惯很差的女真人极易生病,军队的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不得不退兵回到老家休养。
从这个方面看,小冰河时期的大幅降温的确给了建奴侵入中原一个天赐良机。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这些人确实具备雄才大略,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
从战略角度看,如果后金对京师实现了战略包围,大明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迁都南京,重整军力,或许还有收复河山的机会。
但当时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刚刚登基,皇权威信不足的崇祯很难做出迁都这样重大的决策。
关键是崇祯皇帝也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之辈,他自信自己可以力挽狂澜,但最后事实教育了他要认清事实,羞愤之下只能上吊自杀了。
朱效文这个天启皇帝以一种近乎玩笑的态度,向科尔沁部落提亲,而王象乾根本不知道这是皇帝的私下动作,素来亲蒙的他认为,这个举动虽然突兀,但对于改善大明和蒙古的关系非常有用,于是他就配合皇帝,拜托奈曼部落的衮楚克去探探科尔沁部落的口风。
王象乾做得很老练,这种两国联姻的大事,不可能贸贸然随便提出,事先试探一下,能让双方都有回旋的余地,不伤面子,成与不成,都明白了对方的态度。
现代世界的外交,这种操作更是常态。
但政治很难保密,衮楚克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随即报告给了林丹汗,毕竟现在林丹汗是蒙古部落的大汗,实力很强大,在他眼中,不像是被后金可以随意欺负的软柿子。
就算是跟后金联姻亲善的科尔沁和喀喇沁部落,在心理上肯定更亲近林丹汗,毕竟他们是同宗同族,只是他们跟后金国是邻居,面对后金的强大压力,不得不表示臣服。
而臣服怎么可能会是心甘情愿的。
形势比人强,骄傲的蒙古人也成了投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