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辽沈大地(2 / 2)
大连市名称,源于大连湾,始于近代。光绪五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关于大连湾军港建设方案的奏折中,就提到大连湾。一说大连地名是“达里尼”的音转。“达里尼”系俄语,是“远处”之意。“达里尼”的由来是在大连沦为俄国租借地以后,根据沙皇尼古拉之令将此地命名为达里尼,同时作为自由贸易港开放。
作为浪漫之都,这里的旅游景点对于女生和小孩子来说非常的不错,包括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都是5A级景区。
为此,在大连大家又待了三天。
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的不错,此时将近7月的天气,非常凉爽,和青岛相比都是极为舒适的。
从大连出来,折返向北,就来到了丹东!
而丹东,则是这次大家环国境线游的真正起点!
丹东和朝鲜中间只是隔着一条鸭绿江,听说最近的距离仅有十几米,被称为“一步跨”!
丹东历史悠久,战国时期,丹东地区隶属于燕国辽东郡。
丹东的虎山长城、鸭绿江断桥大家都去了。
因为丹东沿江(鸭绿江)、沿边(中朝边境),以及沿海(黄海、渤海)的地理位置,使得丹东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突起于鸭绿江边的虎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明长城选址于此,可谓顺理成章。说起明长城,过去的课本上都是这么写的:“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事实上,在《明史》记载中,曾明确提出过“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经考古认定,虎山长城确为明长城真正的东起点。
虎山看似不高,但走到一半,方知陡峭,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登上山顶烽火台,当天还是好天气,能见度高,鸭绿江对岸的朝鲜,一览无遗。
丹东这里有特色鲜明的朝鲜族氛围,生活在丹东的朝鲜族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大量朝鲜半岛移民进入东北,这个民族就在丹东落地生根,朝鲜族虽然与当地不断融合,但依然保持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使用朝鲜文字,讲朝鲜语,逢年过节还会穿上朝鲜民族服饰。
在丹东,朝鲜美食更是不用说,在丹东的流行程度,甚至超过了“名正言顺”的东北菜,丹东甚至还有专门的朝鲜族学校,走在丹东街头,常常误以为自己身处异国,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众人来到“韩朝一条街”,这里是丹东市内朝鲜族人比较集中的地方,这条街除了装潢布置很有朝鲜风格,还是购买朝鲜特产和品尝美食的好地方,不单外地游客喜欢,丹东本地人和朝鲜族人,也愿意来这品尝正宗朝鲜族风味。
这里的餐厅很有特色,有朝鲜服务人员在餐厅工作,几乎都是年轻女性,懂得弹唱表演,无论外在形象还是文化水平,听说她们出来,都是大学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