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教育太子朱慈烺(2 / 2)
“允许垦荒,三年不种粮,不种蔬果之地,便视为荒地,百姓可以随意垦荒。这也是为了让最底层百姓落魄之后,不至于随便站一块地,都是哪位乡绅的,连勉强为生之处都没有。”
“士绅一体纳粮方面,你觉得高宏图、钱谦益等人清廉不清廉?如果朕告诉你,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超过五万亩田产。有地方上的一个举人,他中举之前,家里穷困潦倒,一天吃不上一顿饱饭,中举之后,一月时间,他名下便有良田上千亩。”
“如果士绅不一体纳粮,一个县城,七八成的土地都能是士绅的,而后官官相护,天下土地,朝廷真正能征上税的,连三成都没有!”
“朝廷养官,养兵,治理地方,都需要钱,那么钱从哪来,只能找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征收,每年朝廷的开支都是固定的,甚至一年比一年多,总之不能少,这便导致底层百姓一年比一年承受的赋税多,直至活不下去。”
“商税方面,是不是有人跟你说是在与民争利?如果朕告诉你,天下占比最多的底层百姓,他们其实根本不够资格交商税,如果都被压榨到快活不下去的时候,商税沾不到他们头上,他们从头到脚,就几块破麻布,还都是自己织的,他们穿不起需要收税的丝绸,喝不起需要收税的酒水茶叶,去不起需收税的酒楼……”
“宋朝时期,商税最多能收六千多万贯,而大明在朕的崇祯时期,每年商税只有几十万两,相当于只有几十万贯,几乎只有宋朝的百一!”
“钱都到哪去了?惠及到普通百姓身上了吗?不,都被各地士绅,商人自己吞了,自己拿去享受了,否则李自成、张献忠,以及跟随他们造反的几百万流寇,都是从哪来的?如果不是普通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怎会豁出性命造朝廷的反?”
“大明江山从何而来?昔年元朝横征暴敛,太祖皇帝一家十几口,几乎全部活活饿死,天下义军四起,太祖皇帝不得不豁出性命也要造元朝的反,大明朝江山得之于百姓,也差点失之于百姓!”
太子朱慈烺已经呆住了,生在皇家,他虽然知道如今天下流寇四起,大明差点被颠覆,也有过跟随朱由简跨海南迁到金陵的经历,但真正亲眼见识过的东西还太少了。
他的大部分认知,都是身边的人灌输给他的,都是他读书的时候,教学的朝中官员告诉他的。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要君臣同心,要听臣子的劝谏……
可是现在,他却从父皇的话里面听出来,皇帝士大夫的利益并不一样,甚至是对立的……
朱由简当然不奢望太子朱慈烺一下子就能明白。
“有时间自己带一些锦衣卫到金陵周边微服私访,到那些真正底层百姓生活的地方,住的地方多看看。永远记住一点,底层百姓安,则天下亦安,底层百姓乱,则天下亦乱,下去吧!”
“儿臣……告退!”
看着太子朱慈烺带着彷徨神情离去的背影,朱由简心里有一丝淡淡的惆怅。
这十五岁的太子朱慈烺,将来未必有多么圣明,顶多就是不昏庸残暴,一个勉强合格的守成之君,真要有什么开拓,还得他这一代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