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襄阳之战(一)(1 / 2)
南阳府是河南人口第一大府,产粮与经济也都是首屈一指。
然而,这里是大平原,府城虽城墙又高又厚,还有护城河,但却并不适合长期坚守,甚至李自成已经先一步退去了襄阳府。
刘宗敏带着武关的败军,在南阳府城联合李自成留在这里的六万人,整整九万大顺军,只是与两万多清军前锋小战了一场,便又直接放弃南阳府城,继续退往了襄阳府。
襄阳府北侧是南阳平原,西侧是大巴山,东侧是大洪山,南侧是汉水河平原,同时紧挨着汉水河。
因为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水量充沛,所以襄阳的护城河也是又宽又深,昔年蒙古大军打了几十年才打下来,可想而知有多么难打。
这里才是李自成准备与清军大规模决战的地方。
当刘宗敏退到襄阳的时候,整个襄阳方圆百里,聚集了四十七万大顺军。
其中襄阳城内十六万,樊城内八万,大巴山沿汉江河到襄阳一带九万,大洪山以及随州城一带九万,襄阳往南通向汉江平原一线五万。
所谓襄樊,襄阳位于汉江南岸,樊城位于汉江北岸,欲攻襄阳,必先克樊城。
相较于李自成的四十七万大顺军,多铎、阿济格等清军为十六万八千多人,只有李自成的三分之一左右。
虽然是一比三的兵力,看似李自成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但清军之中满八旗骑兵就有四万六千多,关宁军骑兵又有一万五千左右,这些都是拥有铠甲的精锐骑兵,对普通步卒,轻易就能打出一比三以上的战损。
超过六万数量的精锐骑兵,抵消二十万普通步卒,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清军之中还有一万三千左右蒙八旗骑兵,关宁军步卒一万两千多人,汉八旗步卒四万两千多人,这些也都可以算是精锐,还有近四万降兵辅助。
最重要的一点是,清军上下士气旺盛,而大顺军却士气低落,因此综合战斗力反而是清军更强。
清军骑兵多,又有一百六十门大炮,进攻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清军手中。
“李过、高一功两个,还要五天时间才能从汉中赶来,如果能多他们两员大将与十万大军,朕击败清军的概率必大大增加!”李自成最近几日才接到李过与高一功顺利撤到汉中的消息,当时他便立刻下令二人率军赶来襄阳,参与对清军的大战。
自正月十四日开始,清军与大顺军围绕着樊城大战了三场。
樊城背靠汉水与南岸的襄阳,有源源不断的援兵,但汉军北岸毕竟直接面对十六万八千清军的兵锋,加上打到第四天的时候,清军一百六十门大炮运到樊城城下。
最终,大顺军三战三败,樊城被清军攻克。
好在樊城背靠汉水,又有大量提前准备的船只,溃败的大顺军很轻易渡过汉水退入襄阳。
樊城三战,主要在意的不是能否守住樊城,而是能杀伤多少清军,能不能占得便宜。
遗憾的是,大顺军死伤近四万,而清军死伤不到九千,四倍的伤亡比,显然大顺一方根本没有占得任何便宜,反而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