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裹足不前?(1 / 2)
裹足不前?
作为大宋开国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创立一套国家治理制度确实有其当时时代背景。
那就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整个国家走向由盛转衰,从而导致五代十一国分裂局面的惨痛局面。
可以说赵匡胤的治理制度旨在应对藩镇割据和纷争乱世基础之上的。
并且在统一国家后的国制设计和朝纲建立大多都是沿袭唐朝的制度,应该说是在眼下确实有些是不合时宜。
“守祖宗基业就应不囿于祖宗之法!如若破祖宗之法而能固守祖宗基业,那么祖宗泉下有知自然也会倍感欣慰!”赵构目光坚定缓缓的说道。
他要向这些候任官员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同时也是强化这些官员的变法决心。
如果连祖宗之法都敢破除,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挡革新变法呢!
目光坚定!
殿内的候补官员见到官家如此坚定的目光,在内心中同样激情澎湃。
他们都是对收复北境和中兴大宋抱有强烈的期望,同时也是希望能够积极参与到革新变法之中去。
官家的这种决心和这种转变,成为了这些地方官员们巨大的推动力。
“臣候任岳州知府周峻回禀官家!臣以为变法革新应摒除个人私利,一切以朝廷大局为重。如若私利当道,则变法恐难实施矣!当年王安石变法便是为保守派所累及,因而变法失败!”候任的岳州知府周峻说道。
当时王安石变法之际,便有一些传统守旧的士大夫抱团成为利益集团,他们在传统与现实,道德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举棋不定,从而在变法的把握和选择上迷失方向。
利益集团的士大夫们站在维护传统道德和老祖宗法则至高点上,对变法横加指责和妄议干涉。
在国力交困和外敌侵犯的现实中,无视朝廷中存在社会问题和军务问题,对变法种种举措横加指责,甚至以变法为耻,不与变法者为伍,视变法为大逆不道。
传统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甚深,把祖宗之法看得非常的重要,把声誉和名利看得比江山社稷还重要。
面对着变法便只剩下空洞的道德说教,不切实际的完美追求,就把治国平天下的神圣职责变成了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
最终这些守旧派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绊脚石,将本可日渐中兴的大宋推向了一汪死水之中。
“周卿所言不无道理!从吴起、商鞅变法,再到我朝熙宁变法,无一不是在逆境中前行。但凡革新难免触及朝臣私利。或许是政治私利,或许是钱财私利,但凡种种私利皆可成为阻拦变法的利刃。摒除个人私利,以朝廷大局为重,方能将变法推向成功。”赵构说道。
难得这些候任地方官员能够如此高的认知和格局。
虽然这些人没有入朝为官,但看到变法的站位同样非常的高。
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对于变法持怀疑态度或者反对意见的注定是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