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殿试名录!(2 / 2)
虽然到了殿试有了皇帝的亲自参与,相对而言公平性会强不少,但以秦桧在朝中经营的人脉,还是难免存在一些疏漏。
并且对于秦桧而言,拿下他只是迟早的事情,并且肯定会牵涉到其家眷。
如若秦熺中了进士,甚至是进士及第,那么对于将来拿下秦桧而言会多一份风闻压力。
这些自然是赵构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或许秦熺的殿试也是秦桧为了自救的一种方式。
“启禀官家,臣恳请增加何铸为殿试之总监试官,让其全程参与监察,以确保殿试之公平。”
赵鼎见官家似乎有些担忧殿试的公平性,也明白单独说出秦熺名字背后的深意。
于是便将铁面无私的何铸搬出来,以解赵构的忧虑。
这样一来,秦熺自然不会有任何的优待,单凭自身能力能否中进士便非常困难。
“如此甚好,有何卿监察,公平定然能确保无虞。”
赵构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看的出来对赵鼎的这个提议非常认可。
赵鼎回望了赵构一眼,眼神中表达出已经领会官家的意思。
这份君臣默契已经是游刃有余。
“朕想说的是,科举无小事。一戒考场舞弊而无法遴选可用之人。二戒任人唯亲而导致官宦子弟渐盛。三戒偷梁换柱而让代答之风弥漫。”
“民间曾传闻举人之舞弊凡五:一曰传义,二曰换卷,三曰易号,四曰卷子出外,五曰誊录篡改。朕不愿大宋科举盛行如此之风气,长此以往选出来的皆为无用之人。那么科举考试为国取士又有何意义?”赵构语重心长的说道。
传闻中当时考试舞弊的方式就是五种。
即传递答案、偷换试卷、更改编号、试卷传递出去请人代答、誊录的时候修改名号等等。
虽然说有“糊名”和“誊抄”等方式应对,那舞弊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所谓的糊名,就是把考生的姓名等情况全部密封,防止通融考官后作弊。
“誊抄”就是让同一人把试卷重新抄一遍,然后由考官判定,防止留暗号。
因此如何应对舞弊对于礼部贡院而言确实是个难题。
而舞弊这些方式对于意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朝廷而言有些格格不入。
大宋的科举自南渡以后逐渐有些腐败之风,民间传闻不会是空穴来风。
赵构从皇城司汇总的消息中自认也能够了解到民间对于科举考试的痛心疾首。
这也是他不希望出现的问题。
“回禀官家,省试在礼部贡院主持下,对考试严加防范。且赵相与李相皆亲自过问,此次并无出现此类歪风邪气。”礼部尚书刘大中回禀道。
自从赵鼎和李光执掌朝政以后,整个朝堂的风纪日渐风清气正,在科举考试的体现上也是可见一斑。
“既然如此,朕心甚慰!省试名次可有?前三名可有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