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怎么检验?(2 / 2)
在他看来,北伐确实是个系统的工程,不能光靠某个人或者某支军队,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完成北伐大业。
“既然如此,朕看魏胜、孟安、邵宏渊三人可为武举前三。其余参与殿试的武举皆可授武进士。所有入围殿试的武举子必须进入武学,以名师授课三月。学成之后可授武将之衔,魏胜三月之后可入军器所,孟安与邵宏渊可回原军中,其余诸将各自回各自军中历练。兵部与吏部须对位观察,时刻掌握武举们的历练与进步状况。”
“另外枢密院与兵部须加大武学授课师资,对于武举以及青年将领可轮番进入武学面授三到六个月。”
赵构的这番话算是把殿试的名次定了个基调,同时也让参加殿试的武举子们能够进入武学系统的学习一番。
武学本来和太学类似,可以说是朝廷之中培养武将的最高学府。
赵构的本意也是希望年轻武将们不仅仅能够在战场上厮杀得到战争经验,也能够进入武学在兵书和战法中得到系统的理论提升。
将所有的年轻武将全部进入武学轮训一番,对于这样的培养武将的方式,赵构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的武将可能从募兵开始就在军中服役,对于兵法理论也许知之甚少。
虽然打仗或许不需要过于的文化功底,但对于逐渐领兵甚至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而言,兵法理论以及经史子集还是需要系统的涉猎。
对于朝廷而言,武将们不能光靠裙带和战功,更需要懂得儒家理学,更需要懂得三纲五常。
赵构站立起来,缓缓的踱步在检阅台上,看着校场之中已经归队的魏胜等人,十几位武举子翘首以盼的殿试就此宣告一个段落。
他大声的说道:“诸位已经通过了武举殿试,从此便是天子门生。进入武学之后须多问多学多思,将忠君爱国之志植根于心中。”
“北伐之事,朕必定要为之,诸位如能快快成长起来,他日必定能成为北伐之中流砥柱。”
“朕亦期望着与诸位一起直捣黄龙,在那黄龙府中渴饮金人血,饥餐胡虏肉。一雪我大宋靖康之耻,诸位可有此凌云之志?届时可愿随朕誓破金酋?”
赵构的一番豪言壮语深深的打动着这些年轻的武举,听得他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对于他们而言建功立业和忠君报国,便是今后人生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是毕生之志向。
“誓破金酋,直捣黄龙!”
“誓破金酋,直捣黄龙!”
“誓破金酋,直捣黄龙!”
“……”
赵构望着校场之中这帮年轻将官,同样兴奋的振臂一挥,跟着大家一起呐喊起来。
这时,只见演武场之中皇城司提举冯永形色匆匆的快步走到赵构跟前,在他耳边耳语一番。
赵构边听边望着韩世忠和王庶等人,听冯永说完后便说道:“明日一早召集赵鼎、韩世忠、王庶等人入宫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