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春秋战国册 > 第69章 流水线

第69章 流水线(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神荒武帝  仙子,我可以解释!  一睁眼,农女携医术灵泉回来了  瞳系最废?开局觉醒永恒万花筒  马甲太多有点烧,男装郁爷超级撩  构书师:于是没有快穿  刑侦之我的精神病男友  新婚夜,植物人老公突然抱紧我  穿书末世漂亮女配被男主抱走了  被弃小奶包,你们高攀不起了 

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都因此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更何况一个小小梧氏,小小申邑了。

但工赐没说要木质结构呀!

石灰是人类最早应用的胶凝材料。

起码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石灰了。

至少春秋时期,烧制石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道石器时期。

石膏的历史也差不多,马王堆墓葬就有发现应用了石膏作为建筑材料。

唐代以后,石膏用来做豆腐和药物食用。

而能够烧制石灰、石膏,就代表能够烧制水泥!

只不过温度要求更高:将石灰岩,黏土,铁矿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是水泥生料,经过极高温的烧制,便是水泥了。

而水泥混合石膏、沙、石子,就是混凝土了。

要造出高标准的水泥混凝土,工赐做不到,若只是用来盖个几层办公楼,还是轻轻松松的。

石灰与石膏都是现成的,石灰岩、黏土、铁矿粉也都是现有材料。

只要试着比例煅烧就好。

江河里的河沙简直不要太多,而且河沙中天然含有铁砂。

最难的反而是看似简单的碎石子,工赐不用一硫二硝三碳的前提下,靠人工凿大量碎石子,性价比太低,而且大小难以均匀。

于是工赐准备用一些木质材料辅助,土砖也要烧一些。

木质砖混结构,只是盖个三四层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而单纯用木质的话,主要是主体结构对木材的要求太高了。

大型的木材,也很难统一。

这项不大的工赐,即便是工赐有着后世的眼光,还是存在一些挑战性的。

烧制石灰石膏的,工赐来之前,姑苏城就有着原本的小作坊。

烧水泥难度也不大,只是要改造一番。

所以工赐决定让账房收购两家,搬去申邑,与原先烧酒坛酒壶的窑子结合。

也要在申邑建个采沙场了,现在采沙场效率虽然慢,但以后还可以搜集铁砂,还有暴利的琉璃长也必不可少。

对此时的工匠而言,烧水泥也可以说是琉璃厂之前的一次技术挑战。

这所有一切都是有关联的,部分技术可以共享。

工赐准备先在申邑试着建造小型的,木质砖混结构楼房,试验完成后,再在庄园内建造所需大小的。

若是能造占地200平大小的四五层楼,那么占地造1000平,甚至更大占地面积的,也无非是拼凑而已。

三层楼的难度就太低了些,土木结构都行。

理论上是足矣建造七八层的,但是工赐用不着那么高。

综合安全性、实用性以及性价比,四五层的足矣。

若非是工赐所需建筑过大,当下的木结构技术完全能够建造,就是造价太高了,承受不起。

综合来说,烧制水泥将来还能当成一门收入来源,技术积累,进而可以建造烧制瓷器与琉璃的工坊。

目前的酒坛与酒壶都是陶器,与瓷器不同。

陶器新石器时代就有遗存了,后世人们因为陶瓷一词,经常将二者混淆。

就如道家与道教,根本不是一回事。

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

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

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目前的酒坛酒壶,只不过是工赐加了一道上釉,最多只能称之为釉陶,跟精美的瓷器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原始瓷器是在商代就有,但是跟工赐印象中的瓷器差距还是挺大的。

这一切综合起来,任重而道远呐。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也只能一步一步安排。

工赐写完信件,安排完那些工匠管事后,天色已经快黑了,匆忙收拾一番,前去赴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无双女帝的贴身狂臣 太子凶猛 三国:开局收赵云吕布,再续汉祚 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 大燕风华 唐朝那些事 女皇家的小白脸 夏启 大明:重八啊,我只想躺平摆烂 重生后成了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