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接触(1 / 2)
父亲制定了新家规,每隔五年,父亲会带两名成年男子回返邵武老家一趟,以寻求其他亲人可能留下的线索。
只是,想要攀上那座小山峰就必须耗费巨大精力寻找藤蔓、编织绳索,这样做极易暴露踪迹,父亲又笃信在石头上刻的字迹肯定能留存百年,因而再未登上那座小山峰,只在约定好的角落里留下了全员平安的暗号,等待其他亲人的回应。
第一次南归是在定居之后的第五年,父亲带着我哥君诚和福鼎哥回到邵武老家,却没有发现其他亲人的任何线索,只能依依不舍地无功而返。
在北返路上,他们利用‘坑蒙拐骗’等手段带回来两个女孩,无论是用什么方法带回来的女孩,当来到这个安全而幽静的隐居地后,就都能很快融入其中,并快快乐乐地成为亲亲的一家人。
最终,那两个女孩分别成了我的叔婶、兄嫂。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人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家族也在不断壮大着。
当父亲那一代人去世、由我哥君诚担任族长时,原先那个小家族已经变成了十一户的单独人家。
在父亲弥留之际,我哥君诚征得父亲的同意,将南归时间改成了十年一次。自此以后,十年一次南归寻亲,同时,想方设法‘骗’来女孩和男孩,与家中子女配亲就成了定律。
三十年前,我的大侄子张承恩带着两个儿子南归时突遭山洪,张承恩和二儿子遭遇不测,只有大哥的长孙、张奀的父亲张运安侥幸逃脱,大哥不堪丧子、丧孙之痛,宣布从此不再南归寻亲。不久后,大哥也撒手人寰。
由于家族人员越来越多,区区一亩田地和外出捕猎早已无法满足家人的生活所需,因而,从隐居武当山的第十年起,家人们就不得不冒险离开隐居之地、外出寻找耕地。
一开始,家人们只选择林深草密的地方随手播撒种子,有多少收获完全听天由命。后来,家人们在远离隐居之地、人迹罕至的地方,寻得了肥沃土地,开垦成小块农田,加以耕耘、收获颇丰,只是食物危机却仍然难以彻底解除,由此,家人们渐渐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早已废弃许久的田地。
利用已有耕田就有可能接触外人,这样做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只是,如果不这样做,食物就无法满足所有家人之需,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折中办法,及近的小块农田有家中女人和孩子耕作,青壮男子则去寻找尽量偏僻的已有耕田、进行播种。
这样一来,就算有危险,以张家男子世代习武、打猎养成的彪悍风习,完全可以应付得来,就算不成,逃脱离开,自不在话下。
可是,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四年前,当张奀、张申、张元三兄弟,在张运安的带领下正准备收割小麦时,他们的行迹被陈友谅的抓丁队发现了。
张家人虽隐居避世几十载,对外界却并非全无了解,张运安知道武当山地区属于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势力范围。
天完政权属于红巾军,红巾军则是以推翻蒙元统治为目标的汉人起义军,张运安曾对天完政权怀有美好的期望,年轻时更是向往不已,若非有家人的拖累,他或许早就投奔而去了。
因此,张远安对这支抓丁队并不反感,还寻思若能就此参与起义事业,也不算是违心之事,只是,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支抓丁队与他的想象完全不同。
那天,张运安四人还在梦乡中,抓丁队已悄悄包围了他们用以休息的小草屋。
这支抓丁队是一个配备齐全的十人队,有弓弩手、刀盾手、长枪手和抓捕手,抓捕手同时兼任斥候,抓捕手先对小草屋四周小心侦查一番,确认没有其他人之后,十人一拥而上,堵住小草屋的四周,然后将手中火把甩到小草屋的屋顶上。
大火燃起,张运安四人仓惶逃出,正好落入抓丁队的圈套,张运安和张奀十分警觉,翻出小草屋后,立即滚地躲藏,张申和张元则被双双捉住。
抓丁十人队长见计谋得逞,对手下哈哈大笑道:“我说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事情就能更简单地解决吧!这不,只一个照面,四个,就逮到了俩活的,完全是手到擒来嘛!你俩手轻一点儿,别把他们弄死了,咱们还得靠这几个货大捞一把油水呢!”
其中一人谄笑道:“再怎么看,这四块货都是穷光蛋,抓回去也是当炮灰的命,咱们到哪儿去捞油水呀?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