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三个月的相伴(2 / 2)
朱棣奉朱元璋如山如天,凡事不愿也不敢对其父皇有所隐瞒,我若不交代清楚,保不准他就把我卖给了朱元璋:“除你之外,只有札剌亦儿部那几位对我有所了解、却不尽知,且更不清楚我与你、你父皇的关系,而你父皇虽知道我与札剌亦儿部有旧,却并不上心、亦不在意,此双方更不会聚于一起探讨我的秘密。其他,就是张家人了,但张家子孙对我说的话深信不疑,皆认为我从未离开华夏,只是出家于少林,又问道于金台观而已。因此,若有第二人尽悉我的真实经历,其消息只会得自于你。”
朱棣嘿嘿干笑道:“您就放心好了,我保证绝不将有关于您的任何事情传出去。接下来,道士爷爷还得为我仔细讲讲蒙古人的故事,尤其是山川河流、矿脉资源的分布,越详细越好。”
我大有深意地望着他:“你所求良多呐!”
朱棣露出与年龄不相符地凝重:“再怎么说我已是燕王了,封地就在原来的元大都,燕地毗邻大草原,时常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我有守好大明北地边关的责任,对敌人多了解一点儿,对我就更有利一点儿。当然,有道士爷爷这层关系在,我将来一定会对札剌亦儿部格外开恩、手下留情的。”
我摆了摆手,笑道:“相比两国和两军的利益,个人的恩情算不了什么,你要是留了余地,那就是对自己、对部下的不负责任,亦不是吾之所愿也。如果真有那一天,你绝不可存任何顾虑、放手施为吧!当然,当一切尽在你掌控时,适当地照顾,还是可以有的。”
朱棣被我绕了老大一个圈,等醒悟过来时,已忍不住脱口大笑起来:“我一定谨记道士爷爷的深切教诲。”
为朱棣治愈银环蛇毒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直到把他彻底治好,使他完全恢复,我才离开凤阳、回到武当山。
三个月的相处,我对朱棣的秉性已十分了解,可以说,在朱元璋的所有儿子中,朱棣与他最是相像。朱棣精力充沛、好奇而专注、又富有冒险精神,而且,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只要露出一丁点儿蛛丝马迹,他就能一把抓住,并一问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的所有秘密就是在他不断追问、思索、假设和否定之下,被他一点点、一滴滴榨出来的。
我虽有坚持心中之‘道’、绝不以谎言示人的限制,才把一生最大的秘密暴露出来,然而,一个百岁高龄老人在心性上败给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仍令我感到些许沮丧,更让我对朱棣那慎密的心机感到佩服。
我不知道朱棣的性格对这个新生的大明到底是好、还是坏,只因,朱棣若是王位继承者,那么,他肯定会是一位极好的皇帝,甚至会继续开疆扩土、成就万世之功。
可惜,朱元璋为了杜绝夺嫡事件的发生,早已定下嫡长继位之策,此生,朱棣注定无缘那皇极之位,因此,也只有那远逃北疆的蒙元政权才能令他的精力有的放矢,他之所以成为燕王、驻守北地边关,亦或许正是朱元璋的深谋远虑吧!
这三个月来,朱棣一遍又一遍地逼我讲自己的经历,我的故事里有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亦有比楼船巨舰还要大的巨鲲,还有身材如墙的长鼻子巨兽以及脖颈高若楼房的庞然巨鹿,每一个故事的开始与结束,每一个人物的出场与谢幕,都令他感怀良多。
对于那些新奇的、神秘的、诡异的故事,他既好奇又向往,从我这里,他知道了这个世界竟如此之大,被他父亲所推翻的蒙元竟统领过如此幅员辽阔之国土。
在朱棣刨根问底下,我想要一探神山的念头亦未能藏住,我们二人还曾有板有眼地计划过,要怎样才能远涉重洋到达那里。
朱棣曾誓言旦旦地说,他要准备一艘庞大的楼船、载满吃用,那样,我们就可以乘着楼船一路悠哉悠哉地晃去那非洲大陆、拜会那白头圣山了。
我却否定了朱棣的想法,然后,我为他仔细讲解海上那无情而肆虐的暴风雨到底有多么可怕,当然少不了那看不清晰却暗潮汹涌的海底洋流了,朱棣这才知道楼船只适合在风平浪静的湖面、江面航行,进不得大海。
我以百年积累之经验,总算扳回了一城。
朱棣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岁月,父亲为了雄图霸业而日夜操劳,母亲为了帮助父亲而劳心劳力,就算闲下来,母亲也总是更关注他们兄弟的成长和教育。即使那几个与他年龄相近的亲兄弟,也各有各的责任和爱好,几乎没有人会静下心来,与他说说话,更没有人与这个满脑子里都是各种新奇想法的孩子进行过有效交流。
因此,朱棣虽中了银环蛇毒,更差点儿丢掉性命,但他却说,他这是因祸得福才得以与我相伴三个月,这三个月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
我明了朱棣的感受,那是一种急于遇到知音的强烈欲求,他迫切需要有人真的懂得他的想法,真的了解他的动机,那是一种不需要太多话语,就能使彼此想法相通的交流,那是一种被认知、被认同的满足感。
临别那夜,我们一直谈到天亮,朱棣真情流露、泪水涟涟,从未说出口的感激之言亦不停地念叨着,他实在珍惜与我的相处,实在不愿与我分离,只是,人生既如此,相聚是偶然的,分别才是必然的。
站在凤阳城前,朱棣强作欢颜,向我郑重承诺:“我发誓,一定为您修一个人间仙境,到那时,您就不会再离开我了。”
我哈哈大笑,转身而走,扬声道:“玉宇琼楼凡世笼,逍遥自在是为仙。痴儿,老道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