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往事(1 / 2)
夜风微起,带来了些许凉意。
“道长可能看出我今年多大了?”
吕子昂一脸深意的问道。
李承道心中疑惑,怎么问出这么奇怪的问题。
多大了?看起来也就二三十岁的样子呐。
转念一想就觉得不对,要是真那么简单的话何必再多此一问。
遂有些迟疑的开口道:“四十多岁?”
“呵呵呵……道长这可猜错了。”
不过他也没卖关子直接说了出来。
“要是所记不差,我如今已经活了两个甲子有余了。”
什么!
两个甲子!
一百二十来岁了!
虽然心中有了些准备了,但听到这样的答案李承道心中还是一惊。
吕子昂的容貌看起来顶天也就刚到三十的样子,没有丝毫老态,不仅外貌如此,就连神态和眼神也都是温淳如玉、清淡如水,没有任何历尽岁月沧桑的疲态。
“这……真看不出来,夫子不仅是身体没有衰老,就连神魂也没有怎么衰老,让人实在分辨不出来。”
李承道随口胡扯的回了句,他现在哪里能看到什么神魂,不过是下意识的不想露了怯罢了,但也不能说错,因为吕子昂确实由里到外都没有什么衰老沧桑的感觉。
“哈哈…没想到竟能骗得过道长的法眼。”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承道十分好奇吕子昂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便开口催促道:“夫子就不要再吊贫道胃口了。”
“那好,老夫就不卖关子了,此事可就要从头说起了……”
虽然这声老夫听着有些许违和之感,但并不妨碍李承道深深地沉浸到吕子昂的讲述之中。
原来吕子昂生于书香门第,以诗书传家,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有些没落,但也是总是衣食无忧的。
而他也从小生的聪慧,对读书什么的学的极快,这也让家族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学有所成使家族中兴,于是就对他管教的非常严厉,整日就是以书为伴。
一直到弱冠之年,吕子昂已经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且他博览群书又经名师指导,二十年如一日苦读可谓是学究天人,融会贯通之下对儒家的中心思想有了自己的认识,可以说有了自己“理”的雏形。
及此学问终有所成,也是这年家族终于放他去科考,准备一鸣惊人。
在讲这些的中间还给李承道把大亓历史和组成结构稍微科普了一下,大亓立国已经有四百多年了,社会结构和原来世界的宋朝差不太多,只是多了些江湖轶事,科举什么的也都大同小异。
而吕子昂也是不负众望第一次便连得小三元名声大噪,而后乡试又是一举夺得解元一时风头无俩,连带的家族也是水涨船高,每日来访的人络绎不绝,来谈什么的都有,各处诗会都会发来邀请,而他还不得不去。
再然后便是进京赶考会试,为了提前适应京城环境他提前大半年就起身去往京城了。
连中小三元而后又中乡试解元,他的名头自然也已经传到了京城,等到了京城各种聚会诗社又是纷沓至来,搞得他不胜其烦,最后以备考为名搬到了城郊一处古宅中这才稍稍躲过一些应酬。
“而后便是在那处古宅中我遇到了她。”
吕子昂声音低沉,语气平淡,但还是掩盖不住话语间的怀念,嘴角也不由得微微翘了起来。
“当时家族的前程压在我身上,周围的恭维称赞之声捧的太高,让我不能失败。于是我便闭门苦读,不做他想。”
“那日我感觉闷在宅中太久了便出门散散心。见到久违的明媚春光和山水相宜的美景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以舒胸中闷气。”
“感情淤积久了没想到随口一作竟然是一个难得的佳作。”
吕子昂脸带着笑意显然对这首诗也很是满意。
“恰好便被她听了去,于是就现身开口搭话。突然冒出一位姑娘我也是一惊,怕是自己孟浪无意间惊了人家姑娘,紧张之下憨态尽显,如今再回想起来当时自己的表现真的是有些好笑。”
说道此处似是回想起了当时的情形,嘴角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抹微笑。
“随后聊过之后才发现是因为自己刚才吟的诗她没听过便出来询问,而那姑娘的才学着实让人震惊。平常我自诩博览广记,但当时与之一比真是自愧不如。”
“从那以后我们便时不时会在那交谈一二,从诗词歌赋到经史子集,从江湖轶闻到朝堂大事无一不谈。如此一来二去便熟悉了起来,也知晓了她的名字——桃夭。”
桃夭!
李承道一听立马就联想到了眼前的桃花。
看到李承道神情的变化心知他已经联想到了,便点了点头。
“不错,确实如道长所想眼前的桃花便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