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切肤之痛(2 / 2)
叶扶波的嘴唇抵在水囊壶口边缘,她垂眸想了想,“不是什么大事。”
她只是进山找到了她母亲当年寻找的一家渔民。
那家渔民世代打渔为生,家中有两副祖传水靠,穿上以后,能在海水中行动自如,比寻常衣物好用许多。
叶扶波的母亲善于织布,听说以后大感兴趣,一心想找到这家渔民,求取水靠制作之方。
然而正当她外出探访之际,恰逢一场瘟疫降临悬州,叶母不小心染上疫病,撒手尘寰。
那段日子,整个悬州连同周边县镇人心惶惶,染疫身亡者不计其数。
等到尘埃落定,叶川想起亡妻遗愿,想要找到那户渔家,对方却早已搬离原址,不知所踪。
叶扶波与父亲都很清楚,母亲是为了帮父亲改良镇海卫战服,才会遭逢此难。
叶川生前有两恨,一恨礁州六岛之失,二恨爱妻受己牵累,无辜丧命。
多年来,叶扶波与父亲常在军中,无暇他顾,寻找渔民之事就此搁置。
直到叶扶波丁忧在家,才又将此事捡了起来。
经过两年搜寻,她终于打听到这户渔民的下落。
当她找到对方家里,这户人家只剩一个佝偻老人与一个半大孩子。
老人得知她的身份和来意,从家里唯一一个矮木柜中取出几片零碎衣料。
老人眼睛已经看不大清,她用粗糙变形的手指爱惜地抚摸着那几块破布,“当年那位夫人托人传话,想借咱家的水靠看看,还预给了一笔银钱,可惜我那不省心的儿子遭了急病,银钱都拿去买了药,也没能救回。”
“后来朝廷不许出海打渔,咱家也没有能再下海的人,官府来人撵了几次,咱们搬来搬去,不知怎么就到了这里。”
老人浑浊的眼睛看向叶扶波,“当年欠了那位夫人的银钱,我心里一直记着,可咱穷,实在还不出,就把水靠带在身边,万一哪日那位夫人找了过来,咱也不算白贪了她的银钱。”
老人轻轻叹了口气,喉咙里发出痰喘的声息,“咱也不知这水靠还有什么用,姑娘若是想要,就全拿去。”
叶扶波接过她手里残损的布料,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她临走前,拿了一些碎银给那家孩子,给他细细讲了如何换成铜板,如何藏钱,如何使用。
那孩子将钱捧在手里,仔细听了,忽然回屋抱了一个大瓦罐出来。
“这是我省下来的粮食酿的酒。”孩子将瓦罐笨拙地递给她,“每年能换几文钱,都给你。”
叶扶波望着这个孩子,看他细瘦的胳膊抱着沉重的瓦罐,叶扶波的心情也跟着沉甸甸的。
米酒并不好喝,用的粮食不好,掺的水也多,但叶扶波却不忍拒绝。
她取下腰间的水囊,装了一壶。
“替我把剩下的留着,”她对孩子道,“以后我再来喝。”
她沿着崎岖的山道下山,远远回头,还能瞧见孩子眺望挥手的身影。
她的父亲临死之前还惦着收回礁州六岛,她明白他的志向,却是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他的沉痛。
失去礁州六岛不仅是战术上的失利,更使许多人离井背乡流离失所。
“我小的时候,悬州很繁华。”
叶扶波对凤天磊道,“码头每天停满大船,脚夫来来往往将货物搬上搬下。码头外面开了一圈食摊,价钱不贵,份量很足。另一边的海滩都是渔船,它们日出的时候打渔归来,城里的人早就守在岸边,等着去船上抢买鲜货。”
“听上去很热闹。”凤天磊用拇指抚过碗沿。
叶扶波笑了笑,“可惜你来晚了,无缘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