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沙皇的求援(2 / 2)
韩熙元一时间也想不出,可以让俾斯麦心动的条件,而且大汉帝国也不能过分的施压,毕竟现在沙俄帝国名义上是大汉帝国的盟友,而若是过分的要求,普鲁士帝国放弃支援,那必然是会引起俾斯麦的警觉。
其次,那便是让俾斯麦放弃嘴边的肉不吃,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问题。
而韩熙元完全猜错了俾斯麦的心思,如今沙俄帝国的求援令前来,威廉三世便将俾斯麦这个肱股之臣召入宫内。
“俾斯麦先生,现在沙俄帝国的沙皇已经向我们发来电报,邀请我们一起对我们东北方向的沙俄共和国动手,甚至许诺,可以与我们平分沙俄共和国的土地,这个请求。我认为绝对符合我们的利益。况且,我们这个时候,远东征讨军已经沦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假设。因此,我想听一听你的想法。”
威廉三世直接开口询问道,他是尤为关注这个问题,毕竟沙皇那是提出了平分的要求,若是按照现在沙俄共和国的土地面积来算,普鲁士帝国可以一口气得到五万平分公里的土地,那威廉三世自然是乐意见到这样的局面。
“陛下,对于沙俄帝国这位沙皇的提议,我们还是要慎重一二。现在的局势来看,我们或许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这个所谓的盟友大汉帝国。我们此前已经达成了军事同盟的初步努力,但是现在,大汉帝国居然答应了英吉利帝国皇室的联姻请求。如此一来,那是彻底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而且,英吉利帝国带着他的附属国,现在也是直接退出了我们的军事邀请。”
俾斯麦现在是闷闷不乐,此前他努力构建的一个足以将西方大陆的各大帝国吞并的计划,现在直接是被打乱了,而坐着的威廉三世,也是无奈的叹息了一声,他也是感到了惋惜,毕竟计划了多年的吞并计划,现在已经毁于一旦。
“俾斯麦先生,虽然如此,但是我们这个时候,还是要面对如今的局面。我们已经无法实现原本的吞并计划,甚至法兰西帝国的路易十三世都选择了退让,而我们也只能是接受失败的结果。而在失败的结果之下,我们还要尽可能的为我们的国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威廉三世的话语中,带有几分安慰。
“陛下,若是如今我们答应沙俄帝国的要求,那我们就无异于是帮助沙俄帝国回归统一,而众所周知,沙俄帝国和大汉帝国之间存在着盟友的关系。我们不能再助长大汉帝国的实力了。而我们与大汉帝国并非是一路人。”
俾斯麦现在已经彻底改变对大汉帝国的战略,现在他认为大汉帝国的战略,要重新重视起来,毕竟现在的大汉帝国已经彻底改变了此前他的影响。
“大汉帝国毕竟是在远东地区,我自然是清楚,你不愿意放弃,此前我们普鲁士帝国在大汉帝国的利益,而且我也是知道我们普鲁士帝国的战舰,现在还是在大汉帝国的手中被扣押的,因此我们现在只能是和大汉帝国做好继续作战的准备。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要放松一些压力,毕竟而言,我们可以将沙俄共和国这个国家的威胁,铲除掉。”
威廉三世现在对于沙俄共和国的好感,那是全然消失了,毕竟现在沙俄共和国强大了起来之后,便直接与普鲁士帝国之间原本亲密无间的盟友关系,急转而下,甚至现在之间还产生了军事的冲突。
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也是无法避免的,毕竟现在的威廉三世,那是企图将沙俄共和国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沙俄共和国现在通过工人的集会选拔,选拔出了一个叫萨拉米的人,作为沙俄共和国的元首,此人此前一直是为了沙俄共和国的发展,不断的付出努力,而当初的一众领导,也是信服此人。
“陛下,现在沙俄共和国对于我们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威胁,但实际上,那是我们的屏障。当然,我们现在合作沙俄帝国,可以将沙俄共和国吞并了,但是那样一来,我们便是要直接面临沙俄帝国。而沙俄帝国的后背,那是有着大汉帝国的撑腰,如此一来,我们便没有和沙俄帝国合作的可能。”
俾斯麦再次提出自己的见解,毕竟现在的沙俄共和国的实力,那是要落后于沙俄帝国的,而且,现在这个时候,若是合作沙俄帝国,那对于普鲁士帝国而言,将会将一个弱邻变成一个强敌。
这种得不偿失的手段,他自然是不愿意面对。
“那若是我们不出兵合作沙俄帝国,那沙俄帝国也是会向大汉帝国求援,如此一来,那对于我们而言,也并非是一个好的消息,毕竟现在的大汉帝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出兵驰援。毕竟,他们已经和樱花帝国达成了和解。”
威廉三世当然也是不想为自己树敌,但是他清楚现在若是他不和沙俄帝国合作,那便是要将沙俄帝国推向大汉帝国。
“陛下,对于这个顾虑,我也是做出具体的分析,现在的大汉帝国并不能做到多线作战的能力。而现在大汉帝国已经和英吉利帝国达成了政治联姻,如此一来,摆在大汉帝国面前的道路,那只是两条。第一条便是要向樱花帝国继续开战。从而将樱花帝国这个西部的威胁彻底的解决掉。如此一来,大汉帝国便是可以拥有安全的海域。另外一条道路,那便是要向沙俄帝国出兵,从而驰援沙俄帝国,帮助沙俄帝国完成统一。”
俾斯麦的分析,的确是在理,而眼前的威廉三世,微微点了点头。
“现在,没有了我们远东征讨军的威胁,大汉帝国的确是少了不少的压力。但是即便如此,我不认为现在的大汉帝国,会继续对樱花帝国作战,毕竟大汉帝国那可是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
威廉三世,自然是选择了第二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