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死谏与请罪(2 / 2)
哪知王太师连头也没转,瞥也没瞥一眼。倒是兀自说了下去。说得时候,还不忘“噗通”一声跪下去。
颇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气势。
“皇上,糊涂啊。老臣即使死谏,愿意一死求得皇帝清明!请勿出征啊。如今朝局已经稳定,列国无不慕强,均拜于我北齐君威之下。况一高俨乎。皇上为何偏偏如此执迷?本可不必。”
说完,还是往后看:“众臣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嘛?明明知道这其间的厉害,却一言不发。”
众臣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明明以为此事已经议下。却没想到,太师忽然发难。如今群臣便是里外不做人。
而在后面站着的官员更是游移不定。
因为昨日被打板子的人里也有他们。
他们官位低阶,在宣武门请旨,得了一顿板子,已经尤为痛冽。到底是文官,这身体扛板子还是不行的。
皇帝也不允与养伤,于是今日上朝还是必须得来。走路的时候,这群被打的官员倒是成了进宫上朝路上的一道歪歪斜斜的怪异风景。让人看了。觉得颇为想笑。
而且,昨日也说得好好的。有神医看顾,这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儿。
高玮就坐在大堂之上,不知道是天色暗了一点还是怎的,下面鸦雀无声,场面跟凝滞了一般。
丛帝冕上垂落下来的的置旒,倒是也随之凝滞,一点晃动也不见得。
高玮的神色晦暗难见。倒是加重了朝廷上的暮气。
明明刚刚太师中气十足的声音还好似在回荡,可话一说完,大殿里的人都屏息,低着头。
过了一会,一声冷笑传了下来。
“太师,要死谏?太师啊,就不想想王卓?他好歹有你护着,才会活得这般长久。要是你不在了,你还期望着谁去庇护你们王氏家族呢?”高玮坐在高堂上,“太师,好歹也是一家之主,历经三老元朝,应该是不希望这门户凋敝。原本的高门望族便断在你那孙子手上吧。”
似乎有些说累了,或者留了了一些空隙,高玮停顿了一下:“怎的?没人要与太师同在?朕可重重有赏。是怕见血吗?好像这朝廷上确实有些时日没见过血了。”
王太师脸色一下上演了大戏,青红紫绿,慢慢的涨得通红。
最后还是归寂于苍白与无力。
这跪在地上的身子也是颤了颤。
本就有了风烛残年的影子,如今更加灰败了。任谁摊上了这样的孙子。也是无可奈何。
王卓,乃太师之独孙,曾欺行霸市,倒是京城一霸。
上街强抢民女,除了良民之女,青楼的风尘女子中遭殃的也不少。王卓好押妓,更喜肆意玩弄,死在他手上的女子不计其数。那些遭受的失去女儿的京城百姓便一起写了一封血书,写给了衙门。后来被王显远压了下来。
最后直接在崇文门处集体上书。崇文门,可是众朝臣上朝的必经之路。一下子跪了这么多人,众朝臣倒是被堵在了崇文门,连禁卫军也不好对老百姓下手。北齐也不是没有过百姓公车上书的例子。那日,听说王太师也并未去请了病并没有上朝。
一时间朝廷轰动。
王显远为了保住这根独苗子,倒是跪在宣武门处请了一上午的罪。
重罚了王卓,这事儿才揭过去。
尽管受了罚,游了街,释了众,就差斩首,若不是王显远在其中打点,这众怒难息啊。
众臣皆叹:王太师这般根正清高傲气的人,倒是有了这样荒唐野蛮的孙子。
也无人不叹息这王家,气数将尽,要不是王太师撑着,也不知道这又是哪样。
毕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尤为常见。
这是折了王太师的脸面。
如今皇上再次提及,倒是再次掀开了当初京城津津乐道的除贵事迹,一点脸面也不给王显远留。
“那么,王太师,还要死谏吗?”高玮一冷冽,扫了一眼下面站着群臣,空气有些凝滞了,“倒不知道朕亲自出征的事儿也能闹好几天。众卿,对此事还有什么异议?”
“高俨,朕必诛之。只是,留到今时今日,倒是为了其他的,罪人,当诛,但不是朕诛杀。此战,必由朕征。无需再议。”
“那还有出征匈奴之事,众卿接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