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突厥罢兵,高句丽求庇护(2 / 2)
七月之时,突厥与高句丽的战事依旧胶着,双方互相攻击各有输赢。但是高句丽占着地利与人和,各路大军不断增援之下,突厥也决定再次发兵支援自家被围的军队。
双方在九月初爆发大战,突厥合兵四十余万,与渊盖苏文指挥的六十余万高句丽大军混战。
这一战陆陆续续打了十几天,双方死伤过半。但是总的来说还是高句丽占了便宜。高句丽北方多山地,他们利用山路崎岖难以驾驭马匹的优势,以弓箭攒射突厥兵并造成对方大量伤亡。
而突厥只能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在平原、大道之上追杀高句丽的兵卒。此战过后天降大雪,突厥眼看着自己的援兵与补给无法再从突厥获得,无力再战之下便秘密撤退返回突厥。
渊盖苏文也因为损失过多,休整数日之后才发现突厥早已离开,只留下三座被掳掠一空的空城。渊盖苏文心中恼火,发誓一定会让突厥血债血偿。
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句丽,陈大德起初进入高丽境内时,很想知道当地山川名胜与风俗。
经过某一城镇,将绫罗绸缎送给当地官员,说:我一向喜爱山水,此地如有名胜,我想去看一看。
当地官员十分高兴,引导他去游历,无处不去,处处见到有中原人,自我介绍说:家住在某郡,隋末充军东征,留在高丽,娶离家远游的女子为妻,与高丽杂错居处,几乎占当地人的一半。
并向陈大德询问他们中原的亲属的生死状况,大德哄骗他们说:均完好无恙。
他们听后挥泪互相转告。几天后,隋朝留在高丽的中原人来见大德,都眼含泪水,城郊野外聚集着很多人。
陈大德回到朝中对李世民说:高丽人听说高昌已经灭亡,大为惊恐,频频去馆舍中问候,超过以往。
李世民道:高丽本来是汉武帝所设四郡,我大唐如果发动数万兵力攻打辽东,高丽必然要倾国相救,若依崔俊之计另外派水师出东莱,从海道直驱平壤,水陆合围,攻取高丽并不难。只是关东一带州县凋敝,尚未复原,朕不想再疲劳百姓。
陈大德闻言称善。
而经过与突厥的大战之后,渊盖苏文明白光靠自己要想让高句丽稳定发展十分艰难,于是便紧随陈大德之后出使大唐,祈求大唐庇护。
李世民自是允诺,并派出使节往东突厥,让其安分守己莫要再生事端。
对于李世民的这番操作,崔俊很无语,你还真把自己当做天可汗了?知不知道这是在捧杀大唐吗?虎狼之邻在侧,只有让他们一直斗下去才是自己安全稳定的上策啊。
至十月,崔俊的钨矿提炼总算是成功了。为此,他打造了几把钨钢长刀并起名为源潭,送与秦琼等武将。
获得长刀的武将无不惊叹,皆曰此为宝刀。就连驮公公与柳忠、曾义也一人得了一把源潭刀,独独没有李世民的份儿。
其后的钨矿全部被用来制作灯丝,因为没有惰性气体,所以崔俊便使用了真空技术。只要不让乌丝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就能极大地延长灯泡的寿命。
薛延陀真珠可汗听说太宗想要东去泰山行封禅礼,对他的下属说:大唐天子去泰山封禅,护卫都跟随前往,边境地区必然空虚,我乘此时机攻取思摩,势如摧枯拉朽。
于是命令他的儿子大度设征发同罗、仆骨、回纥、、等族兵马,总计二十万人,渡过漠南,屯兵在白道川,据守善阳岭,袭击突厥。
俟利可汗抵挡不住,率领本部落进入长城,守住朔州,派使者向唐朝告急。
得知消息的崔俊便说了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咱大唐再怎么帮着薛延陀,其内总有不服之人。行善,也是要看对象的。”
李世民得知崔俊所言,决定此次作战由自己一力安排。命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领本部骑兵以及奚、契丹族兵马进通薛延陀东部边境。
任命兵部尚书李世为朔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六万,包括一千二百名骑兵,驻扎在羽方城;任命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四万,骑兵五千,驻扎在灵武。
任命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领兵一万七千人,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兵云中;任命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击薛延陀西部。
众位将领向李世民辞行,太宗告诫他们说:薛延陀仗着他们强盛,越过沙漠南下,行程几千里,马已疲乏瘦弱。
凡是用兵的道理,须是见有利迅速推进,见着不利局面迅速撤退。薛延陀不能趁思摩不防备,急速进攻,思摩进入长城以内,薛延陀兵又不立即后退。
朕已敕令思摩烧掉秋草,对方粮草日益吃尽,野地中毫无所获。刚才探马来报,说他们的马啃吃树皮枝叶已经快光了。你们应当与思摩互成犄角之势,不需要速战,等到敌人将要撤退时,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定会大破敌军。
而在众将离开之后,程咬金悄咪咪拿了一张纸给李世民看,这一下,差点没把李世民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