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李大、王二”(2 / 2)
......
小院正当中,有一张小桌,我跟仨老头还有小六围坐在桌前,稀饭软糯清爽,撒了点野葱,滴了点香油,就是很好的一餐。
仨老头吃的稀里哗啦,赞不绝口,小六坐着都两腿颤抖,这很正常,尤其是在刚练习马步的初期。
我端着碗喝着稀饭,嘴里随口的问道,说李叔,你们这天下一门的传人们,为什么都不叫自己的本名,要叫什么李大,王二的?
李大抹抹嘴,若无其事的回答我,说天下一门的传人不讲究那些个,不婚不育,遗世独立,名字叫什么无所谓,叫起来方便就行...
我勾着头,说好几百年了,都传了多少代,多少人了,判官们都还有个名字,有个羊皮簿子,你们就啥都没有?
李大随口就说,27代了,我是第92个,老二是第93个,名册是有的,在书架上生灰呢...
我哦了一声,放下碗,返回后院。
书架上很干净,看得出来经常打扫,这两个屋子,全是书,要找出那本记载着“天下一门”传人信息的名册是真不容易,我从早上一直找到下午,才在一个角落里翻出那本薄薄的册子。
跟记载判官生平的羊皮簿子不同,这本册子材质,纸张都很普通,就是厚实的麻布纸。
名册真的很简单,只有从第一代到现在,每一代弟子的名字和籍贯,其他什么都没有,我捧着这本毫不起眼的册子,一时间胸口气闷,只觉得满腔的意难平。
我双手持着名册来到前院,仨老头没个正形的坐在小院的门槛上磕着瓜子,李大和王二看看我手里的名册,似乎有些懵逼。
我轻声的说,反正也是闲着,要不咱们给这些前辈们都刻个灵牌,上柱香吧?
李大和王二都楞了,老段嘴边带着笑:“好孩子...”
李大和王二站起身来,整了整身上破旧的道袍,恭恭敬敬的对我一躬到地。
老段也站起身来,跟我一起,对着李大和王二两人鞠下躬去。
......
PS:
在《判官记》的设定里,初代判官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天下一门”则是起始于明中晚期,按道理来说比“判官”的历史还早了一百多年。
但是考虑到判官身在江湖,时有壮年就伤亡的情况,而“天下一门”的道人都是藏身幕后,且一代人一般是四个,所以迭代的速度远不如判官。
这就是为什么判官比道人迟一百多年才出现,却比“天下一门”的道人还要多几代的原因。
文中满满的都是细节,尽量经得起推敲,快夸我…